搜索
当前所在位置: 主页 > 常识 >

孙武传奇丨诸子百家终结篇

发布时间:2024-06-26 19:42 作者:[db:作者] 点击: 【 字体:

人从来都不是孤立的。孤立的人,与走兽无异。人之所以为人,是由于他的社会属性,也就是说,体现于他在人群之中的文化生存。这决定了人与人之间不可避免的对话关系,这种对话关系会在自身、家庭、乡里、邦国、天下这些概念中逐层扩大。或小或大,每个人总会代言一个圈子,代言之后,对内是疏导和协调,对外则就是竞争和挑战了。


从斗争智慧的层面上来讲,从老子到孙武,诸子文化力完成了从“阴谋”到“阳谋”的发展历程。阴谋是一种终极的胜战力,这也是我们对东方文化富有信心的底气。但是,狭路相逢,猝然相对,在生存的实际博弈中,人们交换和展示的,却是一种爆发性的能量。人必须首先在直接的斗争中生存下来,才有可能实现最终的安定与统一。


随着文化的发展,那种单纯依靠体力的暴力性身体对抗事件只留存在个别区域罢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生活节奏的加快,外部交往的频繁,多层级、表面化的斗争氛围越来越明显。我们迫切需要斗争的智慧来应对无所不在的压力和挑战。


《孙子兵法》正是一部蕴涵丰富的胜战思想的杰作。


一 为了和平的战争


1.武圣修兵


孙武是舜帝的后裔,他的祖先由陈国流亡到齐国,改姓为田。田氏的一个继承人因伐莒有功,被齐桓公赐姓为孙。到孙武出生时,他们家已经几世做齐国的重臣了。


后来齐国内发生乱,田氏家族被驱逐,作为同族的孙武也被迫逃到吴国。

孙武仅比孔子小一、二十岁,却正赶上一个春秋末叶动乱的年代。他青年时期就创作了《孙子兵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孙武还没有受到诸侯的赏识。要不是伍子胥的引荐,他还不能顺利得到吴王阖闾的接见。


伍子胥是因父兄之仇来到吴国的。他见到吴王阖闾有雄图大志,但苦于缺乏人才,就推荐了孙武,并把孙武的著作给吴王观看。吴王一看见孙武的兵法著作就大为赞赏,并召见了孙武。


吴王对孙武说:“我已经拜读了先生的十三篇大作,但不知你是否可以实际演习一下?”孙武说:“可以!”吴王说:“可以用妇女来演习吗?”孙武说:“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吴王便召集来宫中的180名美女。孙武把她们分成两队,并指定两位最受宠的妃子充当队长。孙武先向她们讲解军法,强调军法的严肃性,然后向她们讲解操练的要领和要求。


孙武像模像样地让执行军法的刀斧手站在两边,命令美女们向右转。美女们感到滑稽,笑做一团。孙武表情镇定,他说军队不听号令是将领的过错,需要再向他们解释。


再次讲解军法和动作之后,孙武命令她们向左转,又惹来美女们一阵娇笑。孙武说:“现在就是队长的过错了!”他命令刀斧手把两个队长斩首。


吴王在台上一听,吓得魂飞天外,马上传令说:“寡人已经知道先生的军法之妙了,还是饶恕两位爱妃吧,我没了她们饭都吃不下啊!”


孙武对传令官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于是,他坚持处斩了两位妃子,命令两位排头的美女继任队长。再次操练,美女们没有一个不听话的了。


这个事件的寓意是深刻的。它告诉我们,对于残酷的战争而言,混乱、儿戏、软弱、人情等等都是要不得的,这都是战争失败的根由,必须首先去除。


这次检验使吴王大为伤心。但吴王也认识了孙武的厉害,他把他留在了身边作为军事顾问,领大将军的头衔。


此后,伍子胥和孙武就成为吴王阖闾的左膀右臂,帮助他南征北讨,建立了霸业。


吴王一直有心攻楚,但孙武始终认为时机未到,主要就是民生和民心的问题没有解决。经过多年的修生养息和伍子胥提出的“疲楚”(不断军事骚扰出国)战略,公元前506年,吴国攻楚的条件已经成熟,孙武与伍子胥佐阖闾大举攻楚,直捣郢都(今湖北江陵西北)。楚军沿汉水组织防御,同吴军隔水对阵。由于楚军主帅令尹子常擅自改变预定的夹击吴军的作战计划,为了争功,单独率军渡过汉水进攻吴军,结果在柏举(今湖北汉川北)战败。吴军乘胜追击,5战5胜,占领了楚的国都郢城,几乎灭亡了楚国。


2.向和而战


战争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征服。儒家总是怀疑征服的意义和效果,但实际上,中国现今这么大的版图,要说形成之中的功绩,文化占一半,武力也能占一半。西汉刘向《说苑·指武》曰:“文化不改,然后加诛。”也就是说,对待周边部族,首先要“文而化之”,先礼后兵,但是好说好商量的你要就是不听,反而屡次前来侵扰,那么就得动武了。动武,我也不输给你,这才是我们的汉唐精神。


对于我们每个人也是这样,面对恶的侵凌,抗争是义不容辞的,越是及时,代价越少。


但是,我们也不能被胜利冲昏头脑。毕竟战争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和平!

这是孙武兵法的基本原则,是保持常胜的精髓。


战争的目的并不是击败对方的快感,胜利的成就感其实只是一个附属品而已。在这里,中国兵学的民族特征也显现了出来: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战争的起点是防御,终点却是和平。


以战求和,这是一个具有阳刚气质的君子不可或缺的能力。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战争真的离我们远去了吗?


没有,我们的人生,并没有远离战争的漩涡。


人,生而有情有欲。天道与人情,公理与私欲无日不交战于胸中,这首先就是消耗性的暗战。


有一天,孔门弟子子夏来见曾子,曾子惊奇地发现子夏胖了,就问他是什么缘故。子夏回答说:“战胜,故肥也。”曾子就更感到奇怪了,没听说他带兵打仗啊,胜利从何而来呢?子夏解释道:“我过去啊,既留恋先王所倡导的道义,又艳羡富贵所带来的享乐,两者交战于胸中,旗鼓相当,难分伯仲,每日纠结于心,令我疲惫不堪,面色黧黑,骨瘦如柴。终于,现在先王的道义打败了富贵的享乐,我再也没有什么犹豫和矛盾了,因此身体也胖起来啦。”


这样的暗战,每个人都有。根基好的人,取胜快,活得自信而踏实;悟性差的人,可能终生不胜,活得狼狈而心酸。


怎样尽快取得这种暗战的胜利呢?一个是读书明理,另一个是向人请教,最极端的办法就是以明战取代暗战。


暗战会被明战碾碎,战,则内部安定;战败,则内部重组;战胜,则天下太平。


生硬的战胜得到的是威严,智慧的战胜得到的是信赖。


小胜利其志,大胜利其气,志气旺盛者可为当时之霸王。权谋诡诈,应该运用于实践。


3.兵者诡道


孙武子云:“兵者,诡道也。”(《孙子兵法·计篇》)蛮力可胜蛮力,这是不需要讨论的。越没有技巧,越没有规则,越有机会取胜。


谋力也可胜谋力,这却需要研究。越是深沉精微,越有机会取胜。


本书的开篇讲的是仁义的力量,但现在又在说诡变的力量,这不是相互违背的吗?


非也!其实仁义和诡变是一种主从关系、互补关系。


人生在世,从主流的方面来说,在太平的年月,当然要以道德的涵养力为主,但在枝节的困难上,在动荡的情势下,也要有变通甚至诡诈的能力,这才是一个更加完善的君子人格,那种遇到问题毫无解决办法的老好人形象也不是我们的理想人生。


尤其是在变动激烈的危急时刻,聪慧就变成了道德,权变会淹没说教与伪善。孟子也说过:“男女授受不亲,这是常理;但嫂子落水了也要不顾一切的拉她上来,这就是权变。”儒家的圣人也是肯定变通的。孔子的徒弟子贡也曾为了挽救鲁国而四处游说,搅得天下大乱。


或大或小,或抽象或具体,人总是要有一个自己维护的对象的,这个对象越抽象越广大,人也就越伟大。


战争胜利的一个条件是灵活,另一个条件是冷静。


情绪化的东西是作战时候最要忌讳的。孙武子说:“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领导者不可以因为情绪的推动而发动战争,而要依凭是否有利的原则来判断是否作战。这种伟大的理论,确实是事业成功的必要条件。就说大家熟悉的《三国演义》中的战例,蜀先主刘备因义弟关羽被东吴所害,一怒而发兵攻吴,最后大败而还。司马懿却以超人的度量,忍受了诸葛亮的百般折辱,最后守住了营阵。如果不首先修养好自己的忍耐力,那就不会取得成功。


尽管儒家和道家的主导思想是对立的,但相对于兵家、法家和纵横家来讲,他们都显得进取心不够。听天由命的思想在两家都有表现。儒家说:“君子居易以俟命。”道家爱说:“达人知命。”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一个未知的主宰,不去奋勇抗争,这是一种消极的态度。孙武子传达给我们一种作战的勇气和使命,人生需要一个个平台向上争取,减少更多的无谓消耗,获取更多的资源,做出更大的业绩。


二 《孙子兵法》的战争


1.立于不败之地


“置之死地而后生”,这只是一招险棋。“空城计”的好戏不可能经常上演,经常上演的却是马谡式的街亭之败。因此,在可能的情况下,要先立于不败之地。孙武子说:“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意思是说:先要把自身的致败因子挖出来,解决掉,再等待敌人的可乘之机,方可取胜。


能不能完善自己,这是自己能够决定的;能不能取胜,却不是自己单方面说了算的,还要取决于对方。所以兵法家强调,即便有绝对的实力优势,也要寻找对方的薄弱环节来攻击,以稳操胜券,减少损耗。


孙子兵法,强调一种“完胜”原则,即以尽可能少的代价获取最大利益的胜利。


孙武子云:“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无恃其不攻,恃吾所以不可攻。”(《孙子兵法·九变》)期待敌人不来侵略,在侥幸心理中苟且偷安,这是兵家的忌讳。疲弱的北宋王朝,正是在这样的文化心理下灭亡的。


“故善战者,先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孙子兵法·军形》)善于作战的人不会失去敌人提供的可乘之机,但前提条件是:必须居安思危,只有常年的戒备才能获取及时的胜利。


如何立于不败之地?最首要的一点,却是保证兵士身体的强健。强健的体魄、旺盛的精神、执着的求胜欲是军队作战力的基石,也是每个人成功的基本条件。


正如曾国藩所说:“无论如何烦恼穷窘,总以保养身体为兵书就觉得自己可以挺身而斗,那就大错特错了。那些在生活中摸爬滚打出来的各色人等,早就掌握了丰富的生活斗争经验,你的。

文丨广院诗人

-------「国馆·文化中国」 赞助 -------



阅读全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