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设计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2024-11-02 20:21 作者:admin 点击: 【 字体:大 中 小 】
室内设计(Interior design)是指满足一定的建造目的,对现有的建筑物内部空间进行深加工的增值准备工作。室内设计主要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和相应标准,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建筑设计原理,创造功能合理、舒适优美、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
室内设计论文范文1摘要:逃生设计是建立在保障自己以及他人(建筑物)内部所有的人的生命为第一目标的设计理念,也是建立在建筑安全设计之内室内完善性的配套设计。逃生设计不但包括自身的逃生,还包括救援设计,协同逃生和常备逃生设施的设置也是逃生设计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逃生;自救;救援;安全
1概述
“安全”或许是当下最流行的热点字眼,火车撞车、楼宇大火等等,每时每刻让人们深感到安全、逃生这些保障人们生命财产字眼的重要性。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在安全层面上引申开去,涉及到的有关安全涵盖的方面,已从最初的安全的设计,到现在人们越来越关心的设计的安全,而带来的设计层面的安全性设计以及衍生出的有关安全的逃生设计,是现在室内设计缺失的重要环节。在家居空间设计中,从国家到地方没有针对室内设计中的逃生设计出台过规范或指导性文件,而只是对设计上的基本安全做了最基本的规范,在实际设计与施工中,往往是为了营造某种效果或理念,往往忽视甚至是无视潜在的安全隐患。室内设计较之其他设计更具有时间代表性,就长期性的设计而言,不得不考虑可预见性的危险或潜在危险。室内设计是一个加上时间的四维的“个性产品”设计。既然产品设计有众多的强制性安全检测与认证,那么在室内设计中也应该有相应的保障性设计,而其中最为基础的逃生设计,应该在室内设计中作为底线设计加以充分考虑,而不是把逃生看成建筑设计的附属或是其他设计另行设计。逃生设计是建立在保障自己以及他人(建筑物)内部所有的人的生命为第一目标的设计理念。逃生设计也是建立在建筑安全设计之内室内完善性的配套设计,它需要建筑本身的逃生功能,同时建筑逃生也需要内部的室内设计加以配套,这样整个硬环境才能完善。人是逃生设计的最主要的载体,但个体与群体之间存在着彼此依存的关系。解释为人不是独立的逃生,而是在协作,常备的未雨绸缪的基础之上,是建筑甚至是小区整体的逃生救助的一套完整体系,是点到面再到立体式的群防、群救,这样的逃生设计才能最大程度上发挥出作用,起到最大程度上的挽救人生命的重大任务。这些是一切设计的立根之本。
2自救设计
2.1自救设计的概念
传统意义上的自救设计可能只局限于逃生通道设计和家庭灭火器等消防设备设施设计,甚至认为自救措施只是建筑本身的“任务”,而没有具体细化到内部空间的室内设计中去,即使有,也是零星的设计师或业主的个人行为,没有形成自救设计的规范。在当下,人们在室内设计中越来越重视新材料、新工艺以及由此带来的室内空间的舒适性、便捷性,而漠视作为建筑重要部分的室内空间中可预见的自救性设计,人们把希望过分地依赖于建筑整体的大环境。像这样的案例在我们的身边比比皆是。楼宇本身的逃生设计与消防设施都没有问题,符合国家标准,但是业主在自我内部室内空间中的建立与改造中,没有与之配套,甚至是自我阻碍了逃生的大环境,结果往往是被室内隔断或是铝合金门窗阻断了逃生的出路。因此,自救设计应该是配合建筑本身的室内设计的最基础的一环,建筑本体的逃生设计上,在内部空间中完善自救设计,在具体功能的室内中增加或完善。
2.2自救设计的分类
2.2.1日常自救设施设计
在具体的生活中,室内空间中应该常备有在醒目位置的日常自救措施,例如急救药箱以及放置等等。
2.2.2紧急自救空间设计
自救包括救自己也包括救家人,特殊情况下,预留自救空间或复合利用自救空间,在最大的可能或时间内,做到挽救他人。当下,医疗及救护救生的普及,让人们学会基础的救生常识成为可能,而在室内设计层面上,配合产生紧急自救空间设计也成为可能。
2.2.3逃生自救设计
在***等紧急情况下,慌不择路的前提是没有有效的自救条件与自救设备,其结果是悲惨的。由此逃生自救设计在关键时候就突显其重要性,既然现在的业主几乎都会选择花几百甚至上千上万买幅画,为什么不花上几百乃至几十块保障自己可能发生的危害呢?既然社会上许多人在宣传这个人身保险,那个意外保险,为什么不从源头上、从设计上为人们考虑周全呢?也许一跟逃生绳或是规范的逃生平台就可以挽救生命。
3救援设计
3.1救援设计的概念
传统意义上的救援设计在依靠行政救援系统下的,个人自救是这个系统的一个有益的补充。这样的逃生系统很大程度上被曲解成只能自救,而不是在可提供的情况下提供群体的救援。特别是家居设计中,自救式的方案与出逃方式,是目前家居设计中人身安全的主要形式。如此现状下,人与人之间越来越冷漠,人际间关怀的缺失让人们失去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让人们越来越体会到城市的冷漠乃至无情,而无法觉得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协作式的救援设计,在设计的层面上,把协作融合到居家生活的基础上。
3.2救援设计的分类
3.2.1协作救援设计
协作的救助并不是全新的概念,但是作为室内设计中的逃生设计的一部分,是当下所不重视或缺失的。逃生的概念不仅仅局限于自我的逃生或与之亲近的人的合力逃生,而是作为建筑内部所有居住者通力合作的一种模式。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救人也是一样。协作式的救援设计,可以在第一反应时间内,搭建可以帮助自己和他人逃生的通道或者设施,比起传统的逃生通道,协作式救援可以在最快的时间内,找到第二条生路,也可能在危急时刻起到决定性的逃生目的。
3.2.2常备救援设计
常备自救是一个理念性的问题。大家都知道美国人有地下室,在灾害发生时,可以提供紧急的避难场所。在当今社会,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必须有某些机构或部门来解决所有的事情。所谓远水解不了近渴,邻里或者小区里互帮互助,一来可以部分解决或提前救援,让营救生命的时间更充裕些;二来可以增加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上的协作,所谓一方有难,八方相助,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重新激发出来。所以就应该因地域、地方甚至是地区的不同而设置常备性的救援设备和设施,而这些需要设计师在室内外都加以考虑,因此室内设计中也应该有因地区差异而存在的常备性的救援设计。其中在室内的常备性救援设计因为在个体内部,也会比公共性常备保存时间更好和更长。提到逃生设计,不是光研究如何逃跑,而是包括自救设计、救援设计上形成完善的逃生设计的设计体系。从传统的逃生通道设计到因地区而异,除去室内设计中不可控的(***、水灾等)天灾外,可预见的灾害(***、风灾)等,就设计的层面上展开的空间设计。针对特定的人群,放置家居中逃生通道、逃生柱、逃生用应急绳等以及所要遇见的逃生的中转地和目的地。由此在传统的逃生通道等逃生设计上中转性的地域、地区、地方的设计,将在实际的运用中起到挽救人命的关键作用。同时,国外这几年也开展了室内外避险设计的研究,尤其是日本,在小区规划上只有10万人口的千叶县镰谷市首先在3所小学和2所初中设置了5座40t的耐震储水池和水井,并配置了发电机,即使在断电情况下每分钟也能提供120L饮用水;其次设置了3个防灾仓库,如北部小学的仓库长期储存了防灾食品64580份、饮用水袋4500袋、简(dps是什么意思?dps在游戏中是指一次战斗从开始到结束,伤害总量/战斗时间,简单的说就是一次战斗中,你攻击起来的每秒伤害。)易厕所42个、帐篷12顶、担架60副、药品48箱、毛毯2440床等;再次在16所中小学和3所幼儿园等地设置了25个避难所和11个临时救护所;另外还设置了67个户外喇叭、10辆车载式无线发射台(镰谷市役所《镰谷市防灾体制的现状》)。这些都保障了当地居民能依靠这些食品和设备进行自救和互助救助。而在家居设计中,例如建立了一套电脑化的***报警系统,能在大***发生几秒钟内切断煤气、水、电等公共设施的供应。同时,日本正在普及用于公共机构和住宅的独立单元式安全供电、供水等设备。这些措施也都为逃生提供了协作配备。这些都为中国的保障性设计研究提供了依据。
4结束语
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在设计师以及业主的关切之下,必定会建立起一套完善的逃生设计标准与施工要求,同时也可能会像现有的设计一样,个性的逃生设计与群体性的逃生设计一起,出现在我们所居住的社区以及城市内。
室内设计论文范文21近现代保护建筑改造的设计手法分析
建筑物的外部形象构图、建筑形象的气质以及在建筑的室内设计过程中通过什么样的手法来进行实现,称之为现代建筑改造的主要手法。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主要的设计方式包含立意性手法、布局性手法以及单体处理手法等。立意性手法主要是指通过特定的素材以及模式将建筑物所要表达的意境以及思想手动形象的体现出来,通过空间的缓冲处理以及空间的延伸作用等来进行体现。布局性手法则主要是将意向的内容具象化,通过建筑物的形象设计来建筑物的内涵体现出来,比如说建筑的外部标识、符号。其次,单体处理手法则主要是在建筑物的整体设计以及处理完毕之后,所进行的建筑细节方面的改造工作。在近现代保护建筑改造的过程中往往建筑自身的属性以及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建筑物的改造方法。
2建筑改造的类别
2.1历史文化价值较高的建筑
在进行新现代建筑物的改造过程中,传统的建筑当中有一类具有优秀的传统文化建筑风格,这些建筑物大多建筑时间比较久远,代表着上海的一段时期记忆,再次设计时,尊重原建筑木结构的轮廓做进一步的手法延续,在保有历史线索的同时焕发着新生。在这些建筑物的改造过程中,一定要避免通过现代化的元素风格将其传统思想以及传统的味道消磨,失去了建筑物本身的历史文化价值(见图1~3)。
2.2具有城市地标特征的建筑
许多传统文化建筑往往承载着一个城市的地标特征,而在这些具有城市地标特征的建筑物的改造过程中,应当保留其自身所具备的、人们所熟悉的建筑特征,同时对其进行符合人们思想以及逻辑上的更新与优化,这样在建筑物的改造过程中往往能够给人们更好的感觉,使得人们依然能够通过这些地标性建筑来了解一座城市,给人们带来新的体验等。比如说上海市的一些地标性建筑,外滩三号等在进行建筑改造设计的过程中,通过对原油结构耳朵加固处理,同时加入相应的实木、现代化的玻璃不锈钢等,使得传统的建筑在保留其自身传统思想以及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加入了现代化的元素与内容,给人们焕然一新的感觉(见图4)。
2.3普通建筑
在多数的传统旧建筑来说,其自身往往并不具备一定的历史价值以及传统文化,因此这些旧建筑在实际的改造过程中往往改造方式非常灵活,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来进行改造。
3近现代建筑在改造过程中常用的手法分析
3.1保护
在旧建筑自身没有受到较大破坏的情况下,自身的形态以及结构与传统建筑的形态等没有较大差别的基础之上,建筑自身的外表面所出现的损坏只是由于时间的因素而造成的磨损、风化、掉漆等以及建筑物的色泽发生变化等,可以采用保护的措施。[1]
3.2修复
如果建筑的结构以及室内出现较大的损坏,则应当按照其所残留的部分内容作为室内设计的主要参考,保证建筑物的修复工作能够最大程度上按照其原本的结构、式样、材料等建设。[2]
3.3更新与重塑
更新与重塑两者在内容上以及修正上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在建筑不同部位的改造以及设计过程中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有的建筑采用现代技术、材料以及装饰进行设计,有的部分则可以保留其传统的风格等。在进行古建筑物的修复过程中,应当重视根据建筑物自身的特点以及传统的内涵,因地制宜的进行古建筑物的修复工作,在修复的过程中应当最大限度上保证建筑物自身的传统风格,同时利用古建筑物的现代化设计,体现出建筑物的精神功能要求,通过现代化的改造实现古建筑物的可持续发展等。
4结语
综合上文所述,本文笔者主要从当前阶段我国古建筑物的室内设计以及改造的相关内容入手进行分析和探究。随着当前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进步,在建筑物的修建改造过程中一定要重视传统文化元素,在近现代化的建筑物改造过程中,设计师应当重视元素的搭配而不是堆积,重视传统元素与现代化元素的融合而不是叠加。
通过综合的因素考虑来实现文化含义的体现。同时设计师应当从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生活水平入手,运动传统文化与艺术内涵相结合的方式,对传统建筑进行一系列的调整再创造,将传统建筑物的风格真正的发挥出来,同时又不失现代化风格,实现我国传统建筑物的可持续发展。
室内设计论文范文3“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正式提出,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各行各业的转型升级,室内设计人才的需求量空前高涨。虽然我国职业院校的室内设计毕业生众多,但却只有少数学生符合当下互联网时代发展的人才需求,而这主要是由于高职院校的室内设计教学工作缺乏深刻的实践意义及专业素养所造成的。
一、高等职业教育中室内设计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网络时代的蓬勃发展,使得室内设计的就业环境和行业需求发生了重大转变,这就对高职学校的室内设计教学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但目前,在高职学校的室内设计教学中,很多教师的专业素养并没有及时提高,教学方式也缺乏改善,他们仍旧沿用传统的说教活动,对简单枯燥的知识进行照本宣科;另外,部分高职院校过分重视将学生培养成应用型技术人才,对学生的专业技术提高付诸了许多人力物力,却忽视了学生的通识,诸如英语、思政、艺术等方面的拓宽提高。还有一部分高职院校缺乏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渠道,学生所学的知识流于表面,欠缺在实践中的纠错和提高过程。
二、完善高等职业教育中室内设计教学的策略分析
经济的发展致使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对室内设计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多。只有熟悉产品与技术、学习及实践能力强、拥有较强创新能力和营销能力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因此,高职院校需从以下几方面改进室内设计的教学。
1.提高室内设计专业教师的学养,优化其教学模式
室内设计是一项兼具传统艺术于现代潮流于一体的专业。室内设计的教师也必须有深厚的专业素养,广泛的知识结构,丰富的实践经验及较高的审美体验,只有这样才有足够的专业素养去教导室内设计专业的学子。室内教师专业教师要通过不断的学习进步,逐步完善自身的专业技能。尤其是在公众审美兴趣日益多元的互联网时代,教师更要充实自身。另外,室内设计教师还要优化其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学效率。高职学校的学生们大多是伴随着网络而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的思维方式、兴趣爱好及学习方式都应该得到尊重,因此教师要灵活使用新兴的网络化教学模式,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
2.在教学中融合技术与艺术,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高职学校的教育不应该只是功利性的,更重要的是要在教会学生在专业技术之外学会提升自身素养。室内设计专业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和深厚的文艺积淀,单纯的技术性教学不单抹杀了室内设计专业的本质,还制约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文化修养。因此,室内设计教学要尤其重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一方面,教师要多多剖析中外的优秀设计案例,要用包容性的态度关照各国的的室内设计。还要尊重学生对艺术的独特看法,在互动中提升学生的审美;另一方面,学校要多创造机会供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走进艺术本身,通过近距离的走进艺术作品和艺术家,获得高雅的艺术品味和审美情趣。
3.重视专业教育之外的通识教育,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
互联网时代除了拉近了个人与个人之间的距离,还缩短了知识与知识、专业与专业的距离。新形势下社会需要的是具备一门专业手艺的全才,也就是T字型结构的人才。第一,高职院校仍然要加强对学生专业基础学习的重视,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这是学生的专业基础。第二,学校要尤其重视专业知识之外的通识教育,主要包括外语、中外历史、艺术学、心理学及社会学等知识。这样高职院校培养的室内设计专业学生不但专业能力出众,而且知识范围广、对待事物的看法有前瞻性和包容性,协作能力与创新能力也强。这种极富创新力和生产力的人才才能真正契合当今经济社会的人才需求。
4.采取工作室教学模式,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经济社会变革而引发的岗位变更以及岗位内涵升级变得频繁而普遍,专业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越来越被重视。总体而言,高职院校虽然与部分企业签订了实习合同,但学生的实习在很大程度上等同于了廉价劳动力,不仅没有得到职业提升,反而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资源。高职院校应该设置工作室的教学模式,将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纳入工作室管理中。一方面,教师可以在实践现场针对课堂上没办法展示的只是进行详细讲解,同时直观性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得到职业提升;另一方面,学生在教室中学到的专业知识也有了付诸实践的广阔平台,从而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结束语
高职院校同质化现象越来越明显,专业培养趋同化几乎成为大多数院校面临的共同问题。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室内设计专业,但室内设计教学却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和局限性。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的室内设计人才需具备新型的技术技能及广博的知识,创新设计思路,适应社会产业的发展。这需要高职院校及学生的协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