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西游记》有感【通用15篇】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西游记》有感,欢迎大家分享。
读《西游记》有感1
在我国的四大名著里,有很多被作者塑造得性格鲜明、有血有肉的人物,孙悟空就是其中之一。
提起孙悟空,大家都会想到“神通广阔”这个词。事实上,他确实如此。在《西游记》中,他是一只神猴,从菩提祖师那儿学到“七十二变”和“筋斗云”之后,就开始“四处捣乱”,龙宫取金箍棒、大闹天宫、大战二郎神……好似这个世界上没有他不敢干的事。后来,他被观音菩萨点化,皈依佛门,和八戒、沙僧一起保护唐僧西天取经,最后修成正果。
我最佩服的是孙悟空的恒心。在取经途中,他曾因为打死强盗和打死白骨精而被师傅赶走两次。尽管他被赶走时有一种说不出的委屈和愤怒,但最后,他还是回到了唐僧身边,继续为取经大业而勇敢向前。他这种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不(山根是什么?山根也叫鼻根,位于疾厄宫(年上、寿上)之上,在两眼之间,与眼同宽,属于心区。山根主要看一个人的心思、夫妻婚姻感情、父亲等。)过,孙悟空虽然称得上“神通广阔”,但还算不上“天下无敌”,因为他有一些地方不如别人。例如:
一、他不能像八戒、沙僧一样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泳,碰上在水里的`妖精时就只能让八戒、沙僧去打;
二、他只有金箍棒这一件法宝,遇上有多件法宝的妖怪往往只能以智取胜或搬救兵了。但正因为这样,《西游记》才能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孙悟空无人能敌的话,那要八戒、沙僧和天神干什么!
在我的心目中,孙悟空是一位有正义感的英雄。正是这种正义之气,使得许多人会为了自由和民主而不懈努力。
读《西游记》有感2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吴承恩在明代创作的。作者表面上写的是四个不同,性格鲜明的人物,但是,作者实际上表现社会上的一些人:孙悟空代表着争强好胜,反抗上面对他要求的某些人;猪悟能代表着好吃懒做的.某些人;沙悟净代表着老实憨厚的一些人;玄奘,是一个怕得罪别人。现在,我们大家讨论讨论《西游记》吧!
《西游记》这部小说主要说了孙悟空,猪悟能和沙悟净一同保护唐僧西天取经,沿途经九九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他们历经千辛万苦,坚持不懈地取到真经。而我们学习上,遇到一点儿困难,就退缩了,就放弃了。我们学习上的苦难何止八十一难呢?所以,我们应该坚持不懈地去努力,去奋斗,去拼搏!
坚持不懈,永不放弃才会真正地成功!
读《西游记》有感3
《西游记》是明代作家吴承恩作品,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小说讲述了唐三藏师徒四人历经艰险去西天(也就是今天的印度)取经的故事。一个石猴的出生,它通过拜师学艺得名悟空,后成长为齐天大圣,因大弄天宫而被菩萨压在了五指山下。500年后被路过的唐三藏所救,拜其为师,跟随西天取经,在途中唐三藏又收了被贬下凡间的猪悟能、沙悟净为徒,从而组成西天取经师徒四人组,他们一路向西,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达西天,然先得无字经书,最终才取得真经。
曾有人对《西游记》师徒四人抱有这样的看法:唐三藏--懦夫一个;行者孙--野猴一只;猪八戒--蠢猪一头;沙和尚--忍者一位......
真的'是这样吗?读了《西游记》我对唐僧师徒四人的人物特点有了更深的感悟,我更想说的是:唐三藏带领徒弟,吃尽千辛万苦,历尽九九八十一难,始终痴心不改,最终取回真经,实可谓佛僧一尊,何为懦夫?
行者孙牵马探路,忠心耿耿护唐僧,斩杀妖魔他有职,保护唐僧四人一路西行,虽曾被唐僧赶走,也不愿看师父受苦,回头将妖怪赶尽杀绝,不容半点糊涂之心,乃“斗战胜佛”,何为野猴?
猪八戒一心向僧,虽好吃懒做,但可宁经八十一难,可为唐三藏送死,愿和行者孙、沙悟净共同拜唐僧为师,一路忠心,有护唐僧之职,乃战士一位,何为蠢猪?
沙和尚重担不离肩,从不喊苦,也不叫累,有心向佛,不忘初心,有勇有谋,任劳任怨,乃骑士一位,何为忍者?
再读《西游记》我还有不同的感想!我深深的迷恋孙悟空的神通广大,腾云驾雾万般变化,也觉得唐僧的意志坚强偶尔愚不可及,但是一路走来,历经千辛万苦,取得真经却不是一个人的功劳。他们师徒四人是一个组合,是个团队,一个人强大不是全部,整个团队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读《西游记》有感4
读《西游记》,我最不喜欢猪八戒。可作为老师,不论哪个人物形象,我们都要真实评价他们。
学生们阅读《西游记》已有相当一段时间了,我开了一节阅读指导课,要求学生以书中人物的身份介绍一个自己喜欢的形象。
为让大家说好,我举了一例作示范:我叫唐僧,原名唐三奘,东土大唐人,是唐王的义弟。我生性善良,慈悲为怀,崇信佛法,严守戒律,但我有些怯懦,胆小怕事,肉眼凡胎,贤愚不分,是非不清。随着阅历加深,我开始欣赏我的大徒弟,听信他的话,尊重他的意见,最终成就了我们的取经大业。并且发挥善说的特长,向学生绘声绘色地“介绍”了一遍,那郑重其事的深沉语调,引得学生大笑。
学生大喜,立即按照吩咐行动起来,只听得教室里人声鼎沸,到处一片喧嚣声:“我是猪八戒”“我是孙悟空”“我是红孩儿”……我听得最响亮的声音就是“我是猪八戒!”那似乎很得意的介绍声,让我心里怅怅的,猪八戒是《西游记》中我最讨厌的,他好吃懒做,还坦然自得;无理赖三分,又爱讨好师傅,赢得特别关照;爱诬陷孙悟空,还又好色、耍滑,还爱油嘴滑舌、挑拨离间;经常受色相蛊惑而偏袒妖精,还冤枉“火眼金睛”的孙悟空……看着《西游记》中的猪八戒,我有时恨得牙痒痒。可为什么唐僧喜欢他?为什么人们也喜欢他?听那同学说“我是猪八戒”那神气,似乎满意极了,得意极了!这到底是为什么?
曾问过外甥女,她就说喜欢猪八戒,坦言说猪悟能形象真实,生活气息浓厚。他才是人间的真人,而孙悟空却是天上的星宿,可望不可即。我不禁反思,自己鄙视猪八戒是否也有错误?说实话,看猪八戒让人开心,如果《西游记》里没有了猪八戒,似乎就缺少了很多趣味。说不定,喜欢此书的人会大大减少呢!图片
改变观念,再细细回味猪八戒的.形象,竟然发现“老猪”身上也有不少优点呢!
在高老庄,猪八戒可是一人顶十人干活的主儿,家里那么多地,从来不用找雇工,都是老猪一人完成。担水,犁地,啥重活他都扛得住,就是饭量大,一人顶十人吃饭。他对媳妇好,对老丈人一家也好,啥脏活累活都干,面对这样一个能干的“妖怪”,高老爷尽管嫌弃他,却仍然夸他能干,嫌他只是因脸上无光而已。如果排除了他的妖怪身份,他便是一个勤劳能干的“贤婿”。
他是个恋家爱家的主儿。即便去西天取经,也不时想起他的高老庄,临走还让媳妇等着他,一遇到较大的困难,便提出散伙的建议,就会说起要回高老庄找翠兰。在他心中,高老庄永远是他的家。翠兰永远是他媳妇,而忘却了他妖怪的身份。
取经路上,啥难事累活,悟空都是让他承担。他也是个敢担当的主儿。探路要去,背死人要去,背药要去,大战水中妖怪也让他去,八百里的荆棘岭,他变化后一人在前拱路,其他人在他身后坐享其成。取经路上,他其实是悟空最得力的助手。只是本领不如悟空,有时又想逞强斗狠,不甘心被师哥落下,抢功不成,倒抓一耙诬赖大师兄,令人生厌;有时自作聪明,反而弄巧成拙,帮了倒忙。图片
试想,悟空不在唐僧身边时,哪件事不是八戒早已泛黄且布满灰尘。书中的图画今天看来有些粗糙。随着一页页纸张的翻动,《西游记》中一幕幕难忘场景映入眼帘,我似乎又回到了童年时代。
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猪八戒大战流沙河……篇篇经典故事是我童年的最爱。记得还不识字时,总是一遍一遍仔细地看书上的插画,大概了解了故事的梗概,为唐僧被抓而伤心落泪,闷闷不乐;为孙悟空救出唐僧,打得妖怪们四散奔逃而欣喜若狂,欢呼雀跃。识了些字后,我便迫不及待地用稚嫩的声音读起了书上的文字。小小的黑色符号在我读出口时,早已在我的大脑里呈现出远比插画精美,细致的`场景,仿佛我就在现场亲耳听到他们的对话,亲眼看到看他们在打斗。
如此生动的场景让我欲罢不能。当我读完《西游记》,总感觉还没过瘾。于是我便拿起一本本书籍,体会那种身临其境,完全投入到故事中去的乐趣,我的阅读之旅也由此启程。可以说,《西游记》是第一本让我真正体会到阅读乐趣的书,是我阅读上的“启蒙老师”。
《西游记》在我心中占有一席之地不仅因为它寄托着我的童年,还因为它具有独特的东方魅力。在这部奇幻小说中,没有巫师,没有巨龙,没有西方奇幻故事的影子。它不同于《哈利?波特》,《魔戒》,它是东方的故事,它有自己独特的美,久经历史长河的冲刷,依旧闪耀着灿烂的光辉。
《西游记》,一部经典。
《西游记》,我的童年。
读《西游记》有感13
我读了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这部名著是由古代一位名叫吴承恩的人写的。
第一次看青少年版时,我觉得孙悟空很厉害,很会打架,会变许多样子;唐僧很无能;猪八戒像一只懒“虫”;而沙和尚则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第二次看原著时,我就觉得孙悟空很可爱;唐僧非常的'傻;猪八戒是一只傻呆呆的东西;而沙和尚则是一个忠心耿耿的徒弟吧。而再一次看时,觉得孙悟空非常的机灵,且也非常的忠心(特别是对唐僧);唐僧非常的善良、朴实而又显得仁慈;猪八戒傻得可爱;沙和尚则给人一种忠诚而又老实的印象。在《西游记》中共有九九八十一重考验,最后,他们师徒四人经历了千辛万苦取得了真经。
《西游记》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些道理:任何事一开始总是非常艰难的,但只要能树立信心和勇气,经过努力,相信可以取得成功的!也就印证了一句老话:万事开头难。一开始只要坚持住了,经过不懈的努力,相信不久以后,成功一定是归你所有的!
所以大家要像唐僧师徒一样,遇到困难不能放弃,一点要勇敢的走下去,最后的胜利永远属于勇敢的人!
读《西游记》有感14
《西游记》是一部长篇章回体神魔小说,它记载了唐僧师徒一起去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
师傅唐僧从东土大唐而来,一心向善,但却不分真假,不明是非。大徒弟法名悟空,唐曾又叫他孙行者;二徒弟法名悟能,唐僧又叫他八戒;三徒弟法名悟净,唐僧又叫他沙和尚。三个徒弟各有所长。
在故事中,我最喜欢孙悟空,因为他机智勇敢,又有火眼金睛,即使被师父多次误会,受了很多委屈,他也一如既往地跟着师父去西天取经。同时,他非常勇敢,面对每一个妖怪,他都不惧怕,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可贵品质。在我们的学习中,当我们面对种种困难时,既要坦然面对,也要学会克服,像悟空打妖怪那样勇敢,毫不畏惧。
师徒四人,不畏艰险,跋山涉水,餐风饮露,历经千山万水,经受八十一难,最后终于到达佛教圣地——西天。他们取得真经,胜利回到长安,受到唐太宗李世民和文武百官的`隆重欢迎。这也为我国佛教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读《西游记》有感15
我读了那本充满传奇色彩的《西游记》,我明白了挫折是人生中必须经历的课题,每一个人都无法避免。其实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被挫折打败。我们要乐观积极的面对挫折,要相信,彩虹总会出现在风雨后!
唐僧和他的徒弟,为了得到经文,来到了白虎岭。白虎岭之中,有一尊尸魔,名为“白骨妖”。为了吃唐僧的肉,她变成了一个女人,一个女人,一个父亲,这一切都被孙悟空看穿了。孙悟空击杀了所有的村姑和妇女之后,唐僧太过慈悲,竟指责孙悟空犯了罪,做了坏事。第三次,他变成了一个老太婆,却被孙悟空杀了。唐僧降旨,孙悟空被赶回了花果山。
细细品味,孙悟空给我留下了最深的印象。就是因为他有一股顽强的.拼搏精神,敢于为了崇高的理想而牺牲自己。不管是遇到了什么,他都会冲在最前面,跟那些邪恶的力量战斗。不被狭隘的功利蒙蔽双眼,有着坚定的信念。 正是因为这样,西行路上才有了这样的顺利。
师傅唐僧,功夫不如孙悟空,机智不如猪八戒,勤勉不如沙僧,速度不如白龙,却刚正不阿,口吐真言,不怕被“千刀万剐”,有一颗虔诚的心。但他过于善良,无法分辨是非,经常被妖怪忽悠,依然有一心向佛的心。
我觉得沙和尚这人挺实在的。因为触犯天条,他才被放逐到凡间,他是一个和尚,所以他一心一意地跟随着师父,守护着师父。他是个忠诚的人,从来不会说假话,甚至还会替孙悟空说话。这就是大义凛然。《西游记》中的沙僧,是一个刚正不阿的人。
猪悟能,也叫猪八戒,西行路上尤其馋嘴,还爱美人,懒惰而愚蠢,从不考虑他人意见,一意孤行,常常被孙悟空“计”中。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件事,所以他才会经常在师父面前说师兄的坏话,挑拨彼此的关系。最终,他成了“净坛使者”,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滑稽而又名不虚传的名字:他是一个非常爱吃的人,而且还喜欢“清理”那些满是食物的罐子。
西行之路,如同我们的学习之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加油吧!少年!
【读《西游记》有感】相关文章:
读《西游记》有感心得读西游记心得感悟02-22
现实中的“西游记”——读《西游记》有感02-20
读 《西游记》有感11-23
读《西游记》有感06-13
读西游记有感06-13
【经典】读西游记有感09-06
读《西游记》有感【精选】09-07
读西游记有感[精选]09-08
读西游记有感(经典)09-06
(精选)读《西游记》有感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