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案(15篇)
发布时间:2024-08-20 19:21 作者:admin 点击: 【 字体:大 中 小 】
数学《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案(15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数学《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数学《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案1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学生初步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理解算理,能够正确地进行口算。
2.感受进位加法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进位加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
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
1、口算。
20+40 32+10 40+48 42+7
5+23 4+64 56+30 8+51
2、只列式不计算
(1)上面哪几道题先算几加几?
(2)哪几道题先算几十加几十?
二、新知学习
1、谈话引入,示联欢会场景图。
2、看图了解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3、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式。
4、讨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小组合作摆小棒。
5、分组介绍计算方法,集体评价。
6、做一做,同桌任选一道合作摆小棒,说一说计算方法。
7、指名说一说怎样计算的。
【小结】师生小结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计算方法:进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可以先算几加几,加的得数和原来的整十数相加;也可以先把两位数凑成整十数,再加余下的数。
三、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练习十五的的例题,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这些加法的口算方法。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维。
3.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的自主探究意识﹑主动合作意识和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课。
1.复习(出示卡片)①数的组成;②一位数加一位数;③整十数加整十数。
2.(同学们学得这么开心,汽车兄弟也想跟我们一起学。)多媒体演示:大客车有45个座位。中客车有30个座位。小轿车有3个座位。
提问:观察这场景,你能提出哪些求和的问题,各怎样列式?
45+3045+330+3
再问:这三道式中,哪道能算出得数,得多少?学生回答后擦去30+3。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教学45+30(两位加整十数)。
(1)自我探索算法。
提问:你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来计算这道题?(四人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算法。
(3)整理算法。(板书)
45 + 30 = 75
40 5
70
(4)解答问题。
现在有一辆有35座的客车和一辆20座的客车。(你可以提出一个求和的问题吗?)口答。
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然后小组讨论:哪种方法算得快,简便一些?
2、学习45+3(两位数加一位数)。
(1)独立思考。
提问:根据这种算法,你能很快地想出45+3该怎样算吗?
(2)交流算法。(板书)
45 + 3 = 48
40 5
8
3、比较45+30和45+3。
提问:这两道题在计算时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突出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加。)
三、巩固深化,应用算法。
1、想想做做的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这些加法的口算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算一算:
25+50= 24+5=
2.口算:
34+40= 21+6= 8+81=
75+2=60+15=70+23=
二.练习.
1.想想做做4
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2.完成想想做做5
先计算,再交流结果,最后比较谁跳得快?
3、想想做做的例题及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运用加法实际问题的本领,养成口答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口算;
60+23=54+40= 4+54= 41+50=
2+75= 60+35= 3+62= 4+73=
2.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两位数加十数或一位数,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新授.
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图提问:看着图说说这道已知求什么?(要求学生完整地说一说)。
(小猴摘桃已经采了23个桃,还剩5个桃,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
2.怎样求出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组织学生依*观图讨论,帮助理解。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求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
把已采的23个和树上还剩的5个合起来.)
3.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生答师板书:23+5=28)
4.老师说明:从现在起,列式计还要口答问题。例题这样口答,口答:树上原有28个桃. 学生自己口答一遍,再集体口答遍.
5.这道题还可以怎样列式计算?学生讨论完成后,指名说说是怎么想的?
生答师板书:(5+23=28)
谁来口答一下。
这两种方法一样吗?为什么会一样的?
6.小结:这道题已知小猴采了23个和树还剩下5个桃,求树原来有多少个桃就是把已采的23个和树上还剩的5个合起来,用加法计算,算式列成23+5=28,也可以列成5+23=28,计算后口答问题.
三.巩固练习.
1. 完成想想做做1.
(1)出示的练习七1~4.
教学目标:
进一步提高学生口算位数两位加整数十或一位数的能力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面学习了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的口算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今天我们来上一节练习.看同学们掌握得怎样。
二.练习
1.练习七1
学生独立口算的例题想想做做.1~3
教学目标:
学会两位减整十数或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
45里有几个和几个一?
86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2.口算:
7040 32206040 4530+5
60+363+2627+4053+40
3.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
二.新授.
1.教学两位数减整十数
1)出示例题图,提问: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大巴有45个座位,已经坐了30人,车上还有多少个座位空着?)
要求还有多少个座位空着怎样列式?(板书:4530=)
2)4530怎样计算?同学们可以借助学动手摆一摆.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拨摆的情况,及时辅导.
集体交流摆小棒和拨算珠的过程并集体摆一摆,拨后,你们还有别的算法吗?
3)老师小结:根据同学的摆法,在计算4530时,可以从4个十里减去3个的一个十,再把1个十和5个一合成15.
板书:4530 =15
405
10
4)结合老师的板说一说4530怎样算?(同桌互说)
2.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
(1)出示图提是问: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一辆大巴共有45个座位,车上还有3个座位空着,车共坐多少人?)
求车上共坐了多少人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板书:453)
(2)453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想一想。
学生独立思考,独自计算,老师巡视,了解学生的不同算法。
集体交流453的计算方法,对想出多种算法的给予表扬。
(3)老师小结:计算453时,我们可以先从5个一中减去3个一得2个一,再把4个十和2个一合成42。
(4)请学生结合老师的板书说一说453怎样计算?(同桌同学先互说,再指名说o)
3.比较4530和453计算的异同。
想一想计算4530和453有什么相同的,有什么不同的?
(它们都是先把45分成40和5,4530先算4030=10,再算10+5=15,
而453先算53=2,再算40+2=42。)
老师小结:两位数减整十或一位数,都是先把两位分成几十和几,然后再算几十减几十或几减几。
三、教学想想做做。
1.完成想想做做l。-
要求学生先用算珠拨一拨,并说说为什么这样拨?再说出结果.
2. .完成想想做做2.
独立口算,集体交流说说计算过程,比一比每组的计算有什么不同?
3、完成想想做做3
图中告诉我们了那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呢?
让学生列式计算。
四.布置作业.
五.教学后记:学生能够动手操作,感兴趣.
,做一做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这些加法的口算方法。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
3、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的自主探究意识、主动合作意识和不怕困难的。
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难点是比较例题两道题计算方法的不同点。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出示口算卡片。(每小组有类似一套口算题,由小组长组织本组同学进行练习)
4+6=()20+10=()6+5+30=()
4+9=()20+13=()9+3+40=()
2、指名口算,并说口算过程。
24+5=()
二、创设情境,设疑引入
1、出示图:星期天,小明、小亮和小红来到野外画画,你知道他们各画了多少张画片吗?谁能根据图中三个小朋友各画画片的张数,提出一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小亮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小红和小明一共有多少张?小明和小亮一共有多少张?三个人一共有多少张?)
谁又能帮助解答呢?(指名列式)
2、师把算式呈现在黑板上:
9+624+924+69+24+6
3、问:哪个算式已学过,点名直接说得数解答。9+24+6留到课后学习。
今天我们一起来解决:24+6=()24+9=()
三、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教学例1:24+6=?
1、提问:这道算式,你会算吗?先算什么?发现什么?该怎么办?学生尝试,不会算的学生可以用小棒摆一摆,想想该怎么算?老师巡视,个别指导。
2、小组讨论:6+4满10,该怎么办?
3、集体交流:
问:谁是直接通过口算算出得数的?谁是通过小棒得出结果的?各自说说各自的算法和操作过程,并找出共同处。
①合操作。归纳思路。
板书:24+6=30
∧
204
②生自由练说口算步骤。(先算4+6=10,再算20+10=30.)
③追问:两位数加一位数要注意应先把什么位上的数相加?(个位)碰到个位上相加满十怎么办?(进到十位上)
④试一试(补充)
31+953+7
教学例2:24+9=?
1、学生自己先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寻究24+9的计算方法,老师巡视,个别辅导。
2、小组交流:通过操作后,你想怎样计算?
3、集体交流:结合操作,理解算理。老师配合学生语言和动作板书算式。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算法:
(1)24+9=33
204
13
(2)24+9=33
23110
(3)24+9=33
321
30
(4)24+9=33
63
30
4、优选方法,重点:
(1)小组讨论;以上方法你认为哪一种比较简便?你喜欢哪一种方法?
(2)闭上眼睛想想:在小组里轻声说说你喜欢的比较简便的方法。
(3)重点:像这类题,个位相加满10该怎么办?用谁加整十数?
(4)试一试。(独立计算,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算法)
四、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做一做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说说哪里算错了。
2、钓鱼比赛
42+205+2457+235+2341+32
四、巩固提升练习
1、帮小狗找到答案和它一样的.小动物去它家做客,参加小狗的生日会。
7646+320+5665+1
5+214+72
2、给小猫排队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排队
40+1217+7224+32
40+304+72
五、全课,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希望小朋友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数学《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案8教学内容: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加)
教学内容:
课本,例1做一做及练习十一的的做一做
3、练习十一。
三、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例1情景图)、小棒若干。
四、教学设计。
(一)复习。
1、口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过程。
40+20xx+2=
50+3050+3=
2、突出加几十与加几的区别,激活与本课相关的已有知识,促进学习迁移。
3、比较以上两组式题的不同点。
(三)新授。
1、课件演示例1情景图。显示一包数学书35本,一包语文书30本,三位小朋友每人拿一本数学书,另有8本语文书。(画外音:老师给小朋友发新书了)
2、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情景图,弄清图意,说说可以提出哪些加法问题。如:
(1)数学书有多少本?
(2)语文书有多少本?
(3)一包数学书和一包语文书共有多少本?
(4)零星的语文书和数学书共有多少本?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3、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1)学生独立从画面上寻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数据和信息,每组分别列出一个问题的算式。
35+3=
30+8=
35+30=
8+3=
(2)哪几个算式的计算已经学过了?得数是多少?(30+8=38,8+3=11)
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有些问题可能与本课无关。为了节省时间,让每组各列出一个问题的算式,然后集体识别其中已学过的计算,口算出得数。从而很自然地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需探究的两道式题上来。
(3)35+3、35+30得多少?先独立思考,可以用小棒摆一摆,也可以直接在头脑里想。
(4)组织学生分组交流计算方法。
请各小组派代表介绍本组的计算方法。根据学生发言,屏幕上出现各种计算方法。
①计算35+3= (利用小棒帮助解答。)
教师有意识地提醒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探究:需要借助直观的,可以摆小棒;无须借助直观的,就在头脑里思考。其实质是引导学生个性化学习。
先摆5根小棒加上3根得到8根小棒,再和3捆小棒合起来是38,用小棒点数的方法算:35根、36根、37根、38根。不利用小棒直接计算。
先算5+3=8,再算30+8=38。
用点数的方法算:35、36、37、38。
②计算35+30=
教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不同算法有较充分的估计。利用小棒帮助解答。
先摆3捆加3捆是60,再和5根小棒合起来是65。
用小棒点数的方法算35+30:35、45、55、65。
先计算个位上30+30=60,再计算60+5=65。
课件演示配有摆小棒的`动作和口述计算方法的声音。
(5)小组讨论:以上两题的不同计算方法哪一种比较方便?
(6)根据多数学生的意见,板书计算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方法,共同点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4、尝试练习。
40+17=2+36=
可以把它们归结为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进行计算。在鼓励算法多样化的同时,引导学生对不同算法进行比较、,是可取的。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
5、完成课本“做一做”。
(1)引导学生按上下两题一组独立进行计算。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十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摆小棒,使学生理解算理,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操作能力,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经历探究两位数加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算法的过程,能正确口算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9捆带9根)
教学方法:
看情景图的方法、探究法、练习法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小朋友们喜欢做游戏吗?下面请大家跟老师一起做对口令的游戏,看谁反应快,说得对。
1、填空:
3个一是();3个十是();3个十和5个一是( )。
2、口算练习:
30+30=5+3=30+4=50+20=
4+20=8+30=3+3=60+5=
小朋友的反应可真快,口算小能手真多呀!
小朋友们当老师让你们在练习本上写字的时候,我相信你们肯定非常的高兴,因为你们又学会了写其它的字,你们的心情是不是很高兴呢?(出示主题图)
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幅图,跟同桌说一说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集体交流:小林已经写了25个字,他还要再写2个字;小红写了20个字。
(设计意图:创设发书的情境,让学生在兴趣中参与到学习中。)
你们观察得真仔细,那么你们能根据找到的数学信息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吗?(同桌讨论)
(1)小林一共要写多少个字?
(2)小林和小红已经写了多少个字?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发现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培养学生勇于思考的习惯,让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
小朋友们真聪明,提出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现在我们先来看一看这两个问题(小林一共要写多少个字?)。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小林一共要写多少个字?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数学信息呢?(小林已经写了25个字,他还要写2个字)
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呢?
25+2结果是多少呢?该怎样算?请小朋友们试着算一算,也可以拿出手中的学具摆一摆,算完再与同伴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小组活动交流
学生到讲台前演示(数数的方法得到结果,利用数的组成得到结果)
师作点评,重点讲解利用数的组成做计算题
师适时板书25+2=27
(设计意图: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在小组内或者与同桌之间的交流得到补充,通过聆听他人的意见而丰富了自己的思想。学生在小组的交流中体会合作的快乐。)
小结:25+2=2725是两位数,2是一位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出示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
那么在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时我们要注意什么呢?
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再与十位上的数相加。
刚才我们已经顺利解决了例1情境图。仔细观察,和同桌说一说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2.交流发现的数学信息。
预设
生:小林写了25个字,还要写2个字。
3.你能根据所得到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预设
生:小林一共要写多少个字?
师:怎样列式?
生:求小林一共要写多少个字,就是把小林写完的和要写的字的个数合起来,列式是25+2。
(生回答,师板书列式:25+2=)
4.出示另一条数学信息:“我才写了20个字”,你们能根据这条数学信息,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给学生时间考虑)
预设
生:小林和小红已经写了多少个字?
(生回答,师板书列式:25+20=)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观察情境图收集信息,然后提出数学问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收集信息的能力以及学生的问题意识。
数学《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案13教学内容:教科书和练习十二中的,完成34+20=,并给同桌讲讲“悄悄话”,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②指名说说这道题的计算方法.
③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在式子下面用线段把34分成30和4,先算30+20,也就是整捆和整捆相加,得5个十,然后再加上个位上的数4,得54,教师强调先把整捆和整捆相加,也就是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加,然后再加上个位上的数.
(3)想一想,练一练.
20+34=,想一想应该怎样算?提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
54 + 40 = □ 70 + 27 = □
/ \ / \
40 □ □ □
3.分析比较,揭示课题.
大家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34+2和34+20,它们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呢?(相同点:“做一做”“做一做”。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例1情景图)、小棒若干。
教学设计
一、复习
1.口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过程。
40+20 40+2
50+30 50+3
突出加几十与加几的区别,激活与本课相关的已有知识,促进学(诺亚方舟是什么意思?诺亚方舟是《圣经》中诺亚制造的大船,诺亚方舟是《希伯来圣经·创世纪》中的故事。)习迁移。
2.比较以上两组式题的不同点。
二、新授
1.课件演示例1情景图。显示一包数学书35本,一包语文书30本,三位小朋友每人拿一本数学书,另有8本语文书。(画外音:老师给小朋友发新书了)
2.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情景图,弄清图意,说说可以提出哪些加法问题。如:
a.数学书有多少本?
b.语文书有多少本?
c.一包数学书和一包语文书共有多少本?
d.零星的语文书和数学书共有多少本?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3.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a.学生独立从画面上寻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数据和信息,每组分别列出一个问题的算式。
35+3
30+8
35+30
8+3
b.哪几个算式的计算已经学过了?得数是多少?(30+8=38,8+3=11)
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有些问题可能与本课无关。为了节省时间,让每组各列出一个问题的算式,然后集体识别其中已学过的计算,口算出得数。从而很自然地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需探究的两道式题上来。
c.35+3、35+30得多少?先独立思考,可以用小棒摆一摆,也可以直接在头脑里想。
d.组织学生分组交流计算方法。
请各小组派代表介绍本组的计算方法。根据学生发言,屏幕上出现各种计算方法。
计算35+3
利用小棒帮助解答。
教师有意识地提醒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探究:需要借助直观的,可以摆小棒;无须借助直观的,就在头脑里思考。其实质是引导学生个性化学习。
先摆5根小棒加上3根得到8根小棒,再和3捆小棒合起来是38。
用小棒点数的方法算:35根、36根、37根、38根。
不利用小棒直接计算。
先算5+3=8,再算30+8=38。
用点数的方法算:35、36、37、38。
计算35+30
教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不同算法有较充分的估计。
利用小棒帮助解答。
先摆3捆加3捆是60,再和5根小棒合起来是65。
用小棒点数的方法算35+30:35、45、55、65。
先计算个位上30+30=60,再计算60+5=65。
(课件演示配有摆小棒的动作和口述计算方法的声音)
e.小组讨论:以上两题的不同计算方法哪一种比较方便?
f.根据多数学生的意见,板书计算过程。如:
35+3=□ 35+30=□
└───┘ └───┘
□ □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方法,共同点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4.尝试练习。
40+17= 2+36=
可以把它们归结为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进行计算。
在鼓励算法多样化的同时,引导学生对不同算法进行比较、评价,是可取的`。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策略评价意识。
5.完成课本“做一做”。
a.引导学生按上下两题一组独立进行计算。
b.交流。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十一的例题和想想做做第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算法的过程,理解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从而能掌握口算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方法。
思维发展目标:弄清计算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区别发展学生的思考力。
情感态度目标:发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合作交往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比较例题里两道题计算方法的不同。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谈话:小朋友们,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以前学过的知识。
1.口答
3个十是多少?3个一是多少?
8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45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2.口算
70+2= 30+4= 30+6=
70+20= 30+40= 30+60=
生:指算口答。
师:算70+2你是怎样想的?
师:算70+20你是怎样想的?
评价:你的计算过程说得真清楚。
二、动手动脑,探讨新知
(一)教学例1
1.谈话:今天停车场里开来了几辆汽车。
师:这是大客车、小客车、小轿车,你知道每辆车有多少个座位吗?
生:口答
课件: 大客车和小客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2.教学45+30
师:怎样列式?
生:45+30= 如果有人报出得数 旁边板书75
师: 45+30等于多少?让我们请小棒来帮忙算出得数。
45+30等于75吗?让我们请小棒来帮忙,看算得对不对。
3.学生活动
4.生演示: 摆小棒
师:谁来一边摆小棒一边介绍?
生:先摆4个十5个一是45,再摆3个十是30,合起来是75。
师:通过摆小棒,你怎样看出是75的?
生1:因为有7个整捆和5个单根,合起来就是75根。
生2:因为有7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就是75。
生3:4个十加3个十得7个十,7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75。
追问:7个十哪里来的?
生: 4个十加3个十得7个十。 教师:直尺画方框。
评价总结:说的很好,要把几个十和几个十加在一起。
5.生演示:计数器
把计数器放在胸前,我们再用计数器拨一拨45+30等于多少。
师:谁拨算珠的?请来介绍一下。
生:在十位上拨4颗珠子,个位上拨5颗珠子是45,再在十位上拨3颗珠子,合起来是75。
追问:这3颗珠子,为什么要拨在十位上?
生1:因为是3个十,所以要拨在十位上。
生2:因为加上30就是加3个十,所以要拨在十位上。
评价总结:说的很好!加30就是加3个十,这3颗珠子要拨在十位上。
4个十加3个十得7个十. 7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75。
6.如果我们现在不摆小棒,也不用计数器,你准备怎样算45+30呢?
请四人小组商量一下。
全班交流。回应:某某同学,你当时是怎样算得?
师:我们看看小萝卜是怎样说的。或者 小萝卜和你说的`一样。
板书: 40+30=70
70+5=75
总结:其实无论是摆小棒还是拨算珠,我们都是先算40+30等于70,再算70+5等于75。
我们一起读一读。
(二)教学例2 45+3
1.师:大客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怎样列式?
师板书:45+3= 旁边板书48
2.师:45+3等于多少?让我们用小棒或计数器摆一摆,拨一拨。
45+3等于48吗? 让我们用小棒或计数器摆一摆,拨一拨,看看对不对。
3.生动手操作
4.生:上台操作演示。 摆小棒
师:谁来一边摆小棒一边介绍?
师:你怎样看出是48的?
生1: 5个一加3个一得8个一,4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48。
生2: 4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48
追问:8个一哪里来的?
生: 5个一加3个一得8个一. 教师:直尺画方框。
评价总结:很好,要把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
5.拨计数器
师:谁拨算珠的?来介绍一下。
追问:这3颗算珠为什么要拨在个位上?
生:因为是3个一。
评价总结:说的很好!加3就是加3个一,所以要在个位上拨3颗珠子。
5个一加3个一得8个一. 4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48。
6.师:如果我们现在不摆小棒,也不用计数器,你准备怎样算43+5呢?
请和你的同座说一说。
师:我们看看小萝卜是怎样说的。或者 小萝卜和你说的一样。
教师板书 5+3=8
40+8=48
小结:其实无论是摆小棒还是拨算珠,我们都是先算5+3等于8,再算40+8等于48。
我们一起再读一读。
7.完成书上45+30 45+3的算式。
(三)比较计算45+30和45+3有什么不同?
师:老师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
师:都是45加上一个数,一个是加30,一个是加3,那么
计算45+30和45+3有什么不同?
生:四人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如果回答不出:
师:45加30,30的3加45的在哪一位上?为什么?
师:45加3,3加在45的哪一位上? 为什么?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描红30 3
总结:的确这样,如果加的是加几个十,就要和两位数十位上的数相加;如果加几个一,就要和两位数个位上的数相加。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
板书: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 黑板纸
师:你觉得自己学得很好的,请坐直,很自信!请先把小棒收起来放在。看练习
三、巩固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
课件:先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再填出结果。
26+20= 50+34=
26+2= 5+34=
生:写好的同学再说一说,你是怎样拨得?
集体订正。
追问:在计数器上拨26+20和26+2有什么不同?
在计数器上拨50+34和5+34有什么不同?
2、想想做做第2题
(1)不用计数器,你会计算这样的题目吗?让我们来试试
先做第一组题,写好的同学再说一说,你是怎样算得?
(2)师:41+50你是怎样算得? 41+5呢?
计算41+50和41+5有什么不同?
20+67你是怎样算得? 2+67呢?
师:计算过程说得很清楚。
3、想想做做第3题
师:老师要请大家到水果店帮帮忙!看看水果店进了什么货?
生:40个苹果,34个梨。
茄子老师:苹果和梨一共有多少个?
师:你会求吗?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
下面让我们来进行一个小活动。
五、扩展
1. 比大小。
35+20 35+2 50+23 5+23 34+50 34+5
生报答案。 师:你是怎样想的?
2.踩地雷
59+20 6+33 40+47 30+28
43+6 18+70 41+5 6+31
正确算出答案的同学可以看看算式后面是笑脸还是地雷。
【数学《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案03-21
小学数学《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教案09-02
数学《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案15篇03-21
两位数加一位数 整十数09-29
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09-29
数学教案-整十数加、减整十数09-29
数学教案-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09-29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09-29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案09-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