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和牧童》教案(通用13篇)
发布时间:2024-08-20 19:21 作者:admin 点击: 【 字体:大 中 小 】
《画家和牧童》教案(通用13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画家和牧童》教案(通用1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画家和牧童》教案 篇1一、教材分析
《画家和牧童》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比一比,谁读得又快又好。(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二、品读课文,从画作的画法、旁人的夸赞、态度等体会“著名”
(一)引出“著名”
师:课文讲了谁和谁的故事?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师:戴嵩是一位怎样的画家?( )
谁能用“著名”来说说戴嵩这个人。(二)品“著名”
重点句1: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
师:现在我们知道戴嵩是唐朝一位著名的画家。那课文哪些句子具体写戴嵩画画的?请小朋友们拿起笔,找到写戴嵩画画的句子画起来。(学生汇报后齐读) 师:(课件)看看这幅画,谁来指指,哪儿是“浓墨涂抹”,哪儿是“轻笔细
描”。(请一学生上台指画)
师:好,小朋友们,现在我们就是戴嵩,请起立,拿起笔,伸出手,边读句子边画画。(指导学生读好句子)
师:两个“一会儿,一会儿”让我们看到戴嵩画画得(又快又好、真快啊)对,这里用两个“一会儿”是表示戴嵩画得很快的意思,那些小朋友能用上这两个“一会儿”来说说句子。(学生说句子,教师相机评价。)小朋友们说的句子都是表示做事快的,咱们的戴嵩他一会儿一会儿
师:戴嵩的画画得又快又好,所以〈课件出示句子〉(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学生齐读
重点句2: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师:(课件“一 就”变红)你能把这两个变红的字读好吗?()让学生读句子,想画面,(可让学生边听老师朗读,边闭起眼睛相画面,然后说说好像看到了什么。从而感受来看画的人来得可真(快啊),来得也(真多啊)那是因为戴嵩的画画得(好啊)
师:哪些小朋友能用上“一 就 ”来说个句子吗?(学生练说,教师相机评价)戴嵩的事可是一 就
重点句3:商人和教书先生的话。
师:人们一边欣赏着戴嵩的画,一边大声地称赞他的画画得画画得好。请听一位商人大声地称赞说(课件出示商人说的话)
生:齐读商人说的话。
师:商人的话音刚落,一位教书先行又大声夸赞(课件出示教书先生说的话) 生:齐读教书先生说的话。
师:我就是那个商人,你们就是那个教书先生,来一起夸夸戴嵩的画。注意老师的表情和动作(师生互读)男同学当商人,女同学当教书先生,一起来夸夸(分男女读),这位商人摇头晃脑的夸赞道(指一学生读)这位教书先生摇着扇子称赞道(指一学生读)。
师:戴嵩画画的现场除了商人、教书先生外,还有很多人。他们看到戴嵩的画,会怎么夸赞他呢?师:小朋友们,课文中商人和教书先生夸赞的时候用上了“绝妙之作”这样的词语,如果我们也能用上这样的词语,那戴嵩听了会更高兴的。(提示学生用上课前积累的词语: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出神入化) 师:大家你夸一句,我夸一句,都在夸赞戴嵩,课文中用了一个词,找一找,是(纷纷夸赞)。
三、读议结合,理解人物品质
师:就在人们的纷纷夸赞声中,一位牧童挤了进来,并大声喊道(课件出示插图和牧童的话,示意学生学着牧童的样子喊)
师:牧童这一喊就像(炸雷一样),把(在场的人都惊呆了)。
师:大画家戴嵩听了牧童的话是怎样做的?有什么反应?又是怎样说的?师:这句话告诉我们,戴嵩是怎样做的?像我一样吗?(师做生气状)( )从哪儿看出来的?(和蔼)谁能学学戴嵩和蔼的表情?
师:现在我是小牧童,你们是戴嵩,一起来学学。
师:大画家,您这么大的年纪,并如此著名,却叫我这个放牛娃“小兄弟”,这“小兄弟”三个字表达了戴嵩对小牧童的.( ),来,带上我们对小牧童的尊重,再叫叫他( )
师:小朋友们,你们平时喜欢听到别人对你的批评吗?( )可戴嵩却对小牧童说“我很愿意”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戴嵩呀?(学生发言,教师相机板书:虚心或谦虚),来,让这位谦虚的戴嵩来到我们身边吧(师生互读对话)再互换角色读
师:此时我就是戴嵩,小朋友们就是小牧童,我有问题请教你们了。小兄弟,请你说说我什么地方画错啦?(课件出示:这牛尾巴??)提示学生用上动作表示
师:小牧童们,真了不起,我还真没见过两牛相斗的情形,你们怎么对牛这样了解呀?
生:认真观察,细心??
师:这不仅是个细心观察的小牧童,他还敢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指出一位大画家的错误,你觉得他还是个怎样的小牧童?(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板书:细心或勇敢)
师:让这位细心、勇敢的小牧童也来到我们身边吧(师生互读对话)
师:戴嵩听了小牧童的话,他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呢?(课件出示最后一段话学生读课文最后一段)谁能学学戴嵩的表情,做做他的动作。()你的头向下低着,脸有点红,这种表情叫(惭愧),我们一起带着这种表情再来读读。这个“连连拱手”怎么做呀?在这表示什么意思。( )来,做上拱手动作读读,再带上惭愧的表情,做上连连拱手的动作,再读读这个句子。
师:我就是戴嵩,小朋友们就是小牧童,咱们再来学习一下人物的语言,(课件出示对话)。开始。(师生互读对话)互换角色再读,同桌互读,指导学生带上表情、动作读。
师:多谢你的指教,多谢你的指教,小兄弟,你还有什么话想对我戴嵩说说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评价)
六、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位虚心接受他人意见大画家戴嵩,还有一位大胆指出他人的错误小牧童,他们的品质一样(了不起、让我们学习、敬佩),孩子们,再看看老师的课题,有需要改的地方吗?怎么改?是啊,小牧童那样大胆那样了不起,我们可不能小瞧他,我们也要把“牧童”写大(修改课题字体大小),让我们带上对他俩的敬佩之情再读课题——《画家和牧童》。
(课件作业)课后请同学们从这两个人中选择一个或两个你喜欢的人,用一句话来夸夸他们。
下课!
《画家和牧童》教案 篇7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课题:画家和牧童(画家写大一些)
读课题——有什么想问的?
2、出示:戴嵩是唐朝著名的大画家。(直到什么叫“著名”)
3从哪儿可以看出戴嵩的画很著名?
二、学习课文体会戴嵩画得很好
1、自由读读1——2小节,从哪儿可以感受到戴嵩是位大画家,画得很不错?
2、自由读交流
a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1)说说你的理由——抓住了“一……就……”来体会的。
(2)“一”在自然数中表示最小,但在语文中的本领可大啦,他和其他词语组合在一起,表示的意思可丰富了,不信再来看这句
b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
(1)抓住这个“一会儿……一会儿”你又读出了点什么?
(2)看图理解“浓墨涂抹轻笔细描”的意思
(3)没有深厚的功底是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完成一幅作品的,看来这句也是在说他画得好。
(4)让我们一起来读。
c看画得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
(1)“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意思是——:?
(2)“花大价钱”就算了,还要——?
是啊,花大价钱都不一定买得到他的画,看来戴嵩确实是当时很著名的大画家。
d相机学习(夸赞称赞赞扬称赞)作者多能干啊!用词多讲究,避免了重复,希望同学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要推敲用词好吗?——齐读
3、大家都是怎么夸他的画的呀?
出示:“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一位商人称赞道。
“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一位教书先生赞扬道。
(1)你也选一句来夸夸吧!还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
(2)指名读——你为什么这样读
(3)可以试着让学生念出不同年龄的商人、教书先生会怎样说这两句话的。
(4)齐读
4、才两个人夸他怎么能叫纷纷夸赞呢?能不能多来几个夸夸?他的亲戚朋友会怎么夸?围观的人会怎么夸?——指名(很多人你一言,我一语,才叫“纷纷夸赞”)
5、戴嵩为好朋友画的《斗牛图》都到了这么多人的称赞,他会怎样想?
三、体会牧童的敢于挑战权威的品质
(1)就在围观的人纷纷夸赞,戴嵩也觉得比较满意的时候,有一个牧童却发表了不同的看法,谁来读他的话?
指名读——你为什么读得那么大声?
(2)出示图画,你看看,当人们听到这句话是怎样的表情? _____指名说
你觉得他们回过神来后会说些什么话呢?
(3)戴嵩又是怎样做的呢?
戴嵩把牧童叫到面前,和蔼地说:“小兄弟,我很愿意听到你的批评,请你说说什么地方画错啦?”
指名读——评价(我听出了你的谦虚、虽然你是个大画家,可是你说话很和蔼、你很虚心,希望自己的画越画越好……)
戴嵩听了,感到非常惭愧。他连连拱手,说:“多谢你的指教。”
指名读——什么叫“连连拱手”?从这个词语你体会到什么?
让我听到你对牧童发自内心的感谢——指名读
一个大画家在众目睽睽下被小孩指出画错了,还是很虚心的请教,让我们感到佩服。让我们再来读他的这两句话。——齐读
四、深入感悟戴嵩、牧童的优秀品质
《画家和牧童》教案 篇8【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能够了解大意,能读准生字的字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3、飞外要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要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教学方法】
引导法、合作交流。
【教具学具】
生字卡片。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画家和牧童”这篇课文,师板书,提问:看板书想一想,这篇课文写的是谁和谁之间发生的事情?师设疑:“画家和牧童本来没有什么联系,那么在这篇课文里,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新课
1、同桌之间互相检查预习情况。要求:看你的同桌课文读熟了吗?生字会认了吗?
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字音是否读准确了。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找生汇报。
4、图文对照,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不同的人说的话,仔细读一读,体会他们的语气。
(师指导朗读人物对话)
5、图上哪个人是大画家戴嵩?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6、对比感悟人物品质(默读思考,再合作交流)生汇报,师板书。
小结:我们已经体会出了画家非常的`谦虚,而牧童又非常的勇敢、实事求是,那么我们分组分角色朗读课文,看一看哪一组的同学读的最好。
7、领悟课文,朗读课文:
⑴ 学习了课文,联系你的体会,你想对谁说什么?
⑵ 带着各自对课文的体会,自由朗读课文。
三、板书设计
画家和牧童
人物: 画家戴嵩 牧童
年龄: 大人 小孩
地位: 画家 牧童
生活: 画画 放牛
品质: 谦虚 勇敢、实事求是
《画家和牧童》教案 篇9教材分析:
一个是画家,一个是牧童,因为一幅《斗牛图》,他们之间发生了一段故事。画家的从善如流,牧童的大胆率直,是这个故事向我们展现的两种品质。而这两种品质都蕴含于绘声绘色的人物语言和动作的描述之中。
教学设想:
一个距离学生一千多年的故事,怎样让学生真实地感受那时那刻,那景那情,唯有将学生带入文中,让学生身临其境,方能体验。所以,此课的教学思路,就是创设情境,师生同步进入一千多年前的唐朝,进入戴嵩作画的地方,进入不同的角色,去让故事重现,实现学生与文本最近距离的对话。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感悟不同人物不同时刻的心理想法。
2、从文中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并有所启发。
学习过程:
一、联系学生实际,揭题导入。
1、板书课题:画家和牧童
2、从了解学生的爱好出发,领会什么人才称得上是画家。
3、从学生的生活出发,知道什么人是牧童。
二、自由朗读,整体感知课文。
导语:一边是画画得很好的画家,一边是放牛的小孩子,这两个人似乎毫无关联,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反馈读书所得:画家和牧童之间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
3、师生一起小结并板书:牧童批评画家。
三、创设情境,进行文本对话。
导语:一个画家的画,居然被一个牧童批评,是不是他徒有画家的`虚名,其实画画得根本就不好呢?
1、学生读第一自然段,看画家的画好在哪里?
(学生汇报时,师引导学生抓重点词“一……就……”进行说话训练。另外还让学生体会其它反映画家画画得好的词:没有不、争着、大价钱)
2、指导学生对第一自然段朗读。要求:读了让人觉得画家的画确实画得好。
(学生练读,汇报读,师生互相评价)
导语:第一自然段让我们明白了,其实戴嵩的画画得挺好,但是还是被牧童批评了,不过,牧童批评的不是画家的画得不好,而是画错了。那么,戴嵩画错的是一幅什么画呢?
1、学生读第二自然段,要求用笔画出描写戴嵩作画的句子。
(读,体会,谈:轻松、认真、速度快等)
2、围观的人什么反应?
(学生抓词抓句)
2、师扮演戴嵩,学生扮演围观的人,对戴嵩的画进行夸赞。
导语:在人们夸赞声中,出现了一个不同的声音,谁出场了?
1、请一学生扮演牧童,其他学生帮助分析牧童该如何出场。
(抓出文中牧童的动作:挤、喊 语言:画错了!画错了!)
2、牧童出场,人们的反应如何?
(学生表演。师朗读:这声音好像炸雷一样,人们一下子都呆住了。)
分析:为什么会呆住?
3、在人们呆住的时候,如果你是戴嵩,你心情如何?文中的戴嵩是什么态度?
(抓重点词“和蔼”,学生表演当时的戴嵩。)
4、请学生扮演牧童回答戴嵩的问题后,讨论:牧童的批评的对吗?为什么?
《画家和牧童》教案 篇10一、设疑导入
先板书好画家写得大一些,牧童写的小一些,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画家和牧童》,谁来把课题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是啊,一个是有名的画家,一个是小小的牧童,那么画家和牧童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
二、指名初读课文
1、下面让我们自由朗读课文,一起到课文中去看看吧。如果要想把课文读好,首先要把每个字读对,每个句子读通顺,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请教同学。
同学们读得很投入,相信一定能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老师想听听你们美妙的读书声,愿意展示一下自己吗?
三、初步感知课文
1、同学们,在你们读和听的过程中,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些什么?
(学生自由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2、那你喜欢文中的谁?
你们再好好的把课文读一读,并说说你是从课文哪些句子的描写上喜欢上他的?并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学生再次读课文)
3、学生读句子,问:这句话写了他的什么?
四、朗读感悟课文,培养语感
1、指导学生读第一段
学生说
当有同学说我喜欢画家戴嵩时,因为他非常有名,画也画的好,
此时,进行引导
是吗?从哪句可以看出来,引导学生读: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他的画很受大家的喜欢,画的非常好,板书画的好一下子就把人们吸引住了。
出示课件,让学生读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并试着用上一......就......进行说话训练,
(引导学生读第一句)而且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多厉害呀,教师都有点佩服他了,那么请同学读出佩服的语气。
2、指导读第三段
戴嵩的画不仅画的好,还画的快?你发现了吗?
学生找句子沉思片刻时,还有一会儿,一会儿
板书画得快
出示课件,可联系插图理解,浓墨涂抹和轻笔细描,让学生读句子,你能否也能用一会儿,一会儿说话
引导学生朗读第二段,读出胸有成竹,自信的语气
3、指导学生读3-4段
是啊,戴嵩的画画的这么快,这么好,怪不得围观的人纷纷夸赞,我们一起去读一读吧!
同桌互相读一读3-4段,一人做商人,一人做教书先生,还可加上动作,互相演一演。
引导学生读出夸赞的语气
如果你在场,你会怎样夸赞戴嵩呢?
可同桌互相读,再进行展示读,评价
4、指导学生读5-6段
就在大家赞不绝口,不停夸赞的时候,这时谁来了?
生答:小牧童
是啊,小牧童来了,有喜欢小牧童的吗?
此时板书,在板书时,故意把牧字写成牡字
可能会有学生指出,
师:非常抱歉,不好意思,我马上改正,谢谢你的指正。这位同学很大胆,观察也很仔细
现在请同学把5-6段读一读看看小牧童说了什么?应该怎样读?应读出怎样的语气?(刚才你们是怎么说的,你会说吗?谁来读读小牧童的话
可见牧童非常胆大,那么看画的人心里是怎样的?在他们看来,小牧童的话就像炸雷一样,
(体会炸雷,和大家都呆住了)
(2)大家一听牧童这样说,会想些什么,又会说些什么?(引导)
(3)戴嵩听了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呢?说明戴嵩怎样?
(说明戴嵩很虚心,很能接受别人的见意,哪怕是小小的牧童)
指导读出画家和蔼的语气
(4)牧童又是怎样解释的?小牧童为什么敢指出?(因为他经常放牛,平时注意观察,对斗牛的情形记得清清楚楚)就像刚才指出了老师错误的同学。要想发现不足,必需建立在认真观察,认真思考的基础上,才能发现
指导学生练读牧童的话,读出对话的语气,读出小牧童那种直率,勇敢的语气
(5)如果是你发现了大画家的错误,你会指出吗?为什么?认识牧童的胆量,敢于向权威挑战。
(6)戴嵩的致谢,(读出惭愧,不好意思的语气)
学生自由读,并启发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读?
你大声读,说说你的原因,小声读也说说你的原因
戴嵩虚心,牧童胆大,他们都非常的了不起,板书了不起
带着你的理解把课文读一坊,再四人小组表演读
(师生合作读)
(分角色读)
(表演读)
总结两人的品质。
你分别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五、课外拓展
收集有关中外名人虚心改错的故事或敢于向他人提出意见的故事。
六、板书
画家和牧童
著名
挤
和蔼、惭愧
喊
了不起
《画家和牧童》教案 篇11教材简说
戴嵩身为著名画家,地位可谓十分尊崇。在不绝于耳的赞美声中,面对一个牧童的指正,其他人感到是一声炸雷,而戴嵩却从善如流,既为自己的错误感到惭愧,又非常诚挚地向牧童道谢,虚心之美德令人感动。伽俐略敢于挑战亚里士多德,是何等的胆识!小小一个牧童,面对地位尊崇的大画家出现的错误,竟然 挤 进赞叹着的人群大喊 画错啦 ,又是何等的率直不盲从,实事求实,敢于挑战权威的品德值得我们学习。
学习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3、飞外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人非圣贤,孰能无错?文坛巨匠苏东坡有 菊花萎而不落 的笑谈,万世敬仰的孔夫子也有无法解答 两小儿辩日 的尴尬,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的崇高与伟大。戴嵩身为著名画家,地位可谓十分尊崇。在不绝于耳的赞美声中,面对一个牧童的指正,其他人感到是一声炸雷,那他是怎么表现的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画家与牧童间的故事吧!
二、识字写字
1、初读课文找出生字。
2、交流识记的生字。
(1)偏旁归类识字:抹-批-拱 惭-愧
(2)加偏旁识字:区-驱 共-拱
(3)换偏旁识字:沟-购 绳-蝇 渐-惭 瑰-愧
(4)看字形识字: 墨 -墨是黑色的。
(5)联系生活识字: 价 超市里写有 天天平价 。 购 镇上的粮站墙上写有 收购玉米 几个字。
3、交流生词。如:夸赞 称赞 赞扬 和蔼 惭愧观赏 沉思 浓墨涂抹 轻笔细描4。交流收集的好句子。如:
(1)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2)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3) 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用!
(4) 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 (5) 画错啦,画错啦! ……这声音好像炸雷一样,大家一下子都呆住了。
三、写字指导。
(1) 我的发现 。 抹、挤、拱、批 这四个字都有提手旁。写 抹 字,把提手旁和 周末 的 末 字合起来;写 挤 字,把提手旁和 整齐 的 齐 合起来;写 拱 字,把提手旁和 共同 的 共 合起来;写 批 字,把提手旁和 比赛 的 比 合起来。 商 字很像 摘 字的右半边,但同字框里面不一样。 价 字有三个撇,最后一撇一前两撇写法不同。 钱 字和 浅 只是左边的偏旁不同。
(2)示范指导。兄、呆:上面的 口 要上宽下窄; 兄 的'最后一笔要圆润舒展; 呆 下面部分的竖要写在竖中线上。钱:左短右长,重点指导金字和斜钩的写法。购: 宝贝 的 贝 字和 勾画 的 勾 字都写得瘦长一点。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写课题 画家 二字写得大一些, 牧童 二字写得小一些。谁知道老师为什么这样写课题?学生自由发表看法。教师设疑,引导读书:这个人人敬佩的大画家却对小牧童连连拱手道谢,说: 多谢你的指教。 这是怎么回事呢?快读课文,到课文中去找答案。
二、朗读感悟
1、初读,整体感悟。
(1)自读。课前自主朗读课文,勾画出让你感动的句子,并用简短的话写下你的朗读体会(可以在课文中批注)。
(2)朗读展示。向大家展示人的朗读和读书体会。
(3)根据以上交流,再读全文,想想故事中谁给你留下的深刻印象?为什么?
2、看图,重点朗读感悟。课文的人物对话描写得很生动,文中还有一幅很形象的插图。要充分利用课本,调动学生的眼、耳、口、脑,发挥学生的联想,想象来感悟课文,品读课文。
(1)出示课文插图,在文中找出图中不同的人说的话,仔细读一读。
(2)图上的哪个人是大画家戴嵩?你是怎么看出来的?(3)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图中的故事。
(4)对比,感悟人物品质。戴嵩--牧童年龄不一样:一个是大人,一个是小孩。地位不一样:一个是画家,一个是牧童。生活不一样:一个画画,一个放牛。品质不一样:一个谦虚,一个勇敢、实事求是。
3、领悟内容,诵读全文。
(1)学了课文,联系你的体会,你想对谁说什么?如:我想对戴嵩说:真佩服您!您的画画得多好。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看画的人没有不称赞的;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您又是那样谦虚,一个大画家还虚心向一个牧童请教。我想对牧童说:你真了不起!敢向大画家提意见。你也很会观察,斗牛的情形你记得清清楚楚。
(2)带着各自对课文的体会,自由诵读全文。
三、积累运用
1、 一 的本领真大。自然数中的 1 表示最小,而我们汉语中的 一 的本领可大了。它在句中和别的词语组合在一起,表示的意思丰富极了,不信,你读读下面的句子:
(1)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说明画家的动作很快。)戴嵩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说明他的画真好,一下子就把人吸引住了。)请你举出这样的例子,也来夸夸我们汉语中的 一 吧。
2、 我知道 。 我知道 中的小朋友知道我国好多有名的画家。你知道吗?读一读,看一看,欣赏一下名画家徐悲鸿画的马,你会感觉到什么呢?给他的图配几句话吧。
四、实践活动
开一个 人无完人 的故事会。课外惧能说明 任何人都不会是完人,都需要虚心向别人学习 的故事,自己读一读,并和同学交流交流。
如:1、孔子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 的故事。
2、华罗庚的故事(《自学成材的华罗庚》)小时候的华罗庚,有一次,读了一本数学书后,问他的老师: 这本书中有站不住脚的地方,我能批评书中的错误吗? 老师说: 当然可以,就是圣人也有错误。
3、漫画。一位雕塑家公开展出他的艺术品--马,并悬赏给他指出错误的人。许多人纷纷前去,都败兴而归。一位盲人上前去摸,发现这匹马的头是向后转的,可是马的脖子上却没有 皱纹 。他的发现让雕塑家大吃一惊!
《画家和牧童》教案 篇12【教材分析】
《画家和牧童》选自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课文讲述的是唐代一个牧童勇敢地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出现的错误,戴嵩谦虚接受批评的事。人非圣贤,孰能无错?主人公戴嵩勇于供认错误、谦虚诚挚的美德令人感动,而那个小小牧童面对备受尊崇的大画家,敢于批评,毫不畏惧,这种敢于挑战权威、实事求是的品质更是难能可贵!主人公优秀的思想品质渗透在优美的文字之中,给人以深远的回味。课文以一个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的讲述,深深吸引同学去朗读、品味绘声绘色的人物语言,从而真切地感受到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受到生活的启迪,感悟做人的道理。
【同学分析】
班里的大多数同学到二年级下学期已初步养成课前预习的学习习惯。通过初读课文,他们对课文的内容大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也发生了许多疑问。这时同学心里迫切希望能有个机会和伙伴交流,把自身所知道的告诉给他人。他们活泼好动、泾渭分明、积极考虑,对问题敢于表达自身不同的看法。课上,教师为他们创设展示的机会,同学会毫不掩饰地流露出内心真实的情感,主动、大胆地参与朗读、讨论、交流。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规范》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同学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发挥同学在阅读中的自主性、积极性。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同学不时进行“理解、积累、转化、运用”语言的实践过程,教师应该为同学的语言实践与发展提供尽可能多的空间和机会。让同学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感悟和考虑。因此,教学中我决定不给同学讲述空泛的道理,而是从同学的需要和兴趣动身,采用以读代讲的方法,引导同学将自身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学习课文,朗读语句,加深体会。
在处置教材时,我抓住课文中人物的不同语言为重点训练点,指导朗读,通过对比不xx物的表情、动作、语言的表示,使同学深刻理解课文,感悟人物品质。采取激励读、评价读、发明扮演等形式多样的阅读实践,使同学自悟自得。利用课本教材、插图和多媒体教具调动同学眼、耳、口、脑等多种感官,使其发挥想像和发明,真正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参与考虑、交流和讨论的整个过程,朗读感悟获得各自独特的感受。同学在体会主人公优秀品质的同时,受到思想教育和启迪,飞外如何做人的深刻道理。
同学在阅读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喜欢阅读,这样不只能唤起同学全部的热情,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而且能使同学身心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情感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个性得到充沛的张扬。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语言,体会不同的语气。
2、理解课文的内容,从人物对话中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3、飞外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获得生活的启示和教育。
【教学流程】
一、出示板书,设疑引入
教师板书写课题,请同学仔细看。“画家”二字写大一些,“牧童”二字写小一些。同学看后会很好奇,教师这时顺势提问。
师:谁知道老师为什么这样写课题呢?
(同学自由发表看法。)
(这样的设计既唤起同学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又使同学接下来学习课文时兴趣盎然。)
二、通读课文,交流体会
师:同桌读读听听,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指名分自然段读,检查是否读通。)说一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提出明确的要求,同学通过倾听互相检查,提高读书效率,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师:自身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你体会到了什么。在小组里和伙伴说一说。
(培养默读的能力,有目的地读,让同学养成在读中考虑的习惯。)
师:谁能把自身的想法说给大家听?
(同学交流。)
(创设交流机会,使同学获得成绩感,激励学习的积极性。)
三、合作探究,指导朗读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戴嵩是一位著名的画家?
(生读第一、二自然段。)
(出示句子: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细笔轻描,很快就完成了。)
师:谁来读一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生:戴嵩画画很熟练。
生:戴嵩画起画来得心应手。
师:请你也学着用“一会儿……一会儿……”说句话。
(抓住重点语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训练说话,让同学在读中感知,成为学习的主体。)
师:大家看了戴嵩画的画又是如何评价的呢?让我们小组合作学习,一起找找答案,出示学习提纲。
1、在小组里自读课文后半局部,解决疑问。
2、汇报展示,讨论交流。
(不同的人是如何说的?他们的.态度如何?)
(依据学习提纲教会同学读书的方法,引导小组合作学习解决疑问,培养同学合作的意识。)
师:对戴嵩的画的评价众说纷纭,让我们读一读他们说的话,体会人物不同的想法。
(出示句子。生读句子,说说体会。)
师:评一评他读得怎么样。
(读出称誉、夸奖的语气。)
(生自身试试看,伙伴之间相互读一读。)
(通过评价,引导同学自读自悟,体会周围人是在讨戴嵩的欢心。尊重同学独特的感受,鼓励同学读出自身的理解和风格。)
师:赞扬他人就要这样去表达,可是商人和教书先生对戴嵩的称誉是真心的吗?
生:不是。他们是在说恭维的话,向戴嵩献殷勤。
师:人们都在赞美画家画的画时,一个小牧童却提出了自身不同的看法。他是怎样说的呢?和小伙伴读一读,大家议一议应该怎样读他说的话。
(鼓励同学以自身的理解练习读出不同的风格。)
师:牧童的话很诚实,也很自信。听老师读,谁愿意学?(生再读,体会。)
(增强师生的亲和力,结合自身的体会朗读。通过评价读、模仿读,层层深入,在人物语言的对比中体会牧童的直率、勇敢。)
四、扮演发明,深化感悟
师(出示图画):观察想像,人们听了牧童的话会有什么样的表示?
生:大家目瞪口呆,没有想到会有人批评戴嵩。
生:我想围观的人们一定会议论:这个小朋友怎么这么大胆,竟敢批评著名的画家!
(充沛利用课文插图,发挥同学的想像,启发同学的思维,丰富课文内容。将练习说话和理解课文内容联系在一起,培养同学的说话能力。)
师:大家觉得牧童这样做对吗?
(可以发表不同的见解)
生:对。面对权威的画家,小牧童丝毫不惧怕,他真诚地向戴嵩说出了自身的想法。
师:戴嵩会接受吗?(出示句子)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
(围绕相关的语句,读一读,说一说,使同学始终坚持主动参与的角色意识,获得真切的体验,读好课文。)
(让同学合作读一读画家和牧童的对话,然后展示评议,体会人物的内在品质。)
(通过伙伴间的互学互评,加强情感的交流和知识的迁移。)
师:想不想把课文的情节演成一个故事剧?自由结合或在小组里找伙伴分角色扮演。
(生可以加上动作和自身的语言,发挥发明,鼓励创新。)
(师指名一组展示,肯定创新之处。)
(在活动中加深感悟,把人物的语言形象地再现出来。在读中理解语言、运用语言、发展语言,提高学习的兴趣。)
五、联系生活,情感升华
师:从戴嵩和牧童真实坦诚的言语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他们身上所具有的可贵品质,真令人敬佩!你想用自身的话来夸夸谁?
生:我想对牧童说,你敢给著名的画家戴嵩指出错误,我觉得你很了不起!
生:戴嵩,你是一个真正的画家!谦虚地接受他人的批评,你会画得更棒!
(结合感悟,表达自身的看法,激发同学积极考虑问题,流露真实情感。)
师:大家说得太好了!让我们带着对主人公由衷的敬佩之情,再来读读课文吧!
(师生合作读全文,再次感悟人物的优秀品质。)
(在和谐、宽松的氛围中进行朗读训练,发展语言,增强语感。通过感悟指导朗读,加深理解。)
师:假如在生活中你遇到类似的事,比方爸爸、妈妈犯了错误,你怎样做呢?
(结合生活事例,伙伴之间评价,升华同学的思想认识,使同学明理更深刻,行为取向具有生活意义。)
师:我相信同学们在生活中一定会做到老实、谦虚。老师送给大家几句精彩的话,让我们共勉!
(读一读名言,摘抄喜欢的句子。)
(拓展延伸,在朗读学习中积累语言,读写结合,培养同学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教后记】
1、自读课文,交流体会:
同学先自身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在小组里说说自身的朗读体会。这时教师抓住同学初次感悟的要点,顺势点拨,引导同学进入到下面的课文学习,展开有目的的深层次探究。
2、合作探究,激趣朗读:
同学在小组合作讨论中解决疑问,根据学习的发现和理解,找到对应的段落,读一读相关语句。通过指名读,伙伴评价,再尝试模仿读、合作分角色读、竞赛读等形式,体会人物语言所反映出的人物品质,激发同学朗读的积极性。
3、扮演发明,朗读感悟:
同学在小组里或是找伙伴自由组合,发挥发明想像,根据课文内容合作演一演,把自身朗读中的独特感受融人其中,再通过展示评议,加深感悟。当同学用自身不同的理解再现人物的语言时,他们也流露出了自身对事情的不同想法和观点,这样既发展了语言,又使每个同学的个性得到充沛展现。
4、联系生活,体验评价:
在课上,同学学完课文后会有很多的话想要表达,为使同学将朗读中获得的独特感受和认识升华为内在的情感,受到生活的启迪和教育,教师为同学创设一个敞开心扉、吐露心声的环节。如:你想对谁说些什么?生活中你遇到类似的事,会怎样做呢?调动同学的思维,让他们充沛表达各自朗读后的不同感受,使同学更好地理解语言、运用语言,将课上所学延伸到生活中去,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
《画家和牧童》教案 篇13教学时间:
20xx年4月10日-11日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生字,会写要求会写的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飞外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通过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2.理解课文内容,飞外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第一张,师问生:为什么老师要这样写题目?(老师设疑,引导读书。)一个人人敬佩的大画家却对小牧童连连拱手道谢,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到课文中去找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
2.同桌互读,检查、纠正字音。
3.运用生字卡同桌互读。
4.小组读,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全文,把不懂的词句画出来与小伙伴商讨。
5.出示课件,展示全文。
三、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指名读课文,说出文中的画家指的是谁。(戴嵩)你能简单地向大家介绍一下戴嵩吗?
(戴嵩是唐朝著名的画家,他的画一挂出来就会有许多人观赏,看画的人都会点头称赞,有钱的人要花大价钱争着购买。)
课文中是怎样说的?我们一起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2.这么有名的大画家与小牧童直接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读一读第二至第五自然段。
(小牧童对大画家出现的错误,竟然挤进赞叹着的人群大喊“话错啦”,大家都呆住了,然而戴嵩却把小牧童叫到跟前,虚心听取牧童的意见。)
看课件,比较画家与牧童的各种不同之处。
3.朗读感悟人物的品质。
4.课下作业。
在我国现代画家中,不少人以画动物而闻名,同学们课下查找一些资料与同学交流。
第二课时
1.复习。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品质。
(2)向大家介绍自己查找的资料。
2.利用生字卡片、词语卡片学习本课生字、词语。
3.出示课件,完成字词学习任务。
(1)认字。
根据课件,认识本课生字。
(2)写字。
通过课件,学会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
4.句子小练习。(出示课件,完成“我能行”练习)
5.欣赏戴嵩的画。(出示课件)
组长已阅
课后反思:
在教学《画家和牧童》时,综合运用以读代讲的教学方式,以老师讲评和学生互评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能更好的体会大画家戴嵩在画画时的认真态度和向小牧童求教的虚心精神以及小牧童的勇敢。引导学生在看图时主动展开想象,充分体验画中人物的内心活动。师生在交流“还有什么人在夸赞大画家的画?”时,让学生领会到“纷纷夸赞”的意思。另外,教师又以让学生对大画家、小牧童说句话的`交流形式,入情入境的体会他们的好品质。这样既注意了学生养成善于观察,敢于表述自己真实感受的习惯,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在《画家和牧童》的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动笔标画出课文中的生字和由这些生字所组成的词语,然后同桌之间交流标画的词语,合作学习。在学习第3、4自然段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夸赞、称赞、赞扬”等近义词标画出来,并在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这三个词语的意思。通过朗读相关的语句来理解这些词语。
【《画家和牧童》教案】相关文章:
《画家和牧童》教案08-26
画家和牧童教案03-29
《画家和牧童》的教案设计08-25
小学语文《画家和牧童》教案08-25
二年级画家和牧童教案08-26
《牧童》教案02-07
《牧童》音乐教案03-28
《牧童短笛》教案02-28
牧童优秀教案03-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