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政治教案(精选7篇)
发布时间:2024-11-28 23:36 作者:admin 点击: 【 字体:大 中 小 】
九年级政治教案(精选7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九年级政治教案(精选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九年级政治教案 篇1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必须实行对外开放。
2、我国面临的人口国情。
3、计划生育的必要性。
4、我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总体形势。
5、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6、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环境和人口形势。
7、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8、科学技术是《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教材内容,完成以下问题的`分析:第一,调查自己家庭收入的主要来自——第二,他们的收入分别属于哪种分配方式?第三,先富帮后富对促进共同富裕有什么作用?第四,教材中小严的创业之路对你有什么启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话题切入
导入:新闻播报:播放个人所得税调整得相关视频和显示材料
学生观看感悟,表达自己的观点:短短5年时间个人所得税的三次调整说明了什么?最终目的是什么?
老师总结,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走进今天的学习(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设计意图: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兴趣,设疑,导入主题)
二、课堂情境、活动设置
展示交流:
(一)、先富帮后富,共奔富裕路。
经济学家往往把国民收入总量比喻成“蛋糕”,而把收入分配比喻成“切蛋糕”,我们面对着每年10%的经济增长速度制成的蛋糕,该如何分分配,怎样让人民共享成果呢?让我们先来了解我国“切蛋糕”的方式即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
活动一:调查自己家里经济收入来源,让同学们说说自己家庭的经济收入主要来自什么?
【老师归纳总结】人们获得合法收入的方式有:
A、公有制经济中通过按劳分配获得的工资、奖金等;B、个体劳动者纳税后的非劳动收入;C、把钱存进银行获取利息;D、购买国债、股票、基金等增值;E、出租房屋收取租金;F、投资分红等等。
【过渡】让人民共享社会经济繁荣成果,分享社会财富的合法方式有很多,归纳起来就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分配制度
1、我国的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实例分析:多媒体显示材料
请同学们帮忙分析一下他家收入情况主要依据什么来分配的,这种分配方式有什么好处?
【设问】为什么要确定这样的分配制度?由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通过图示讲解现阶段的分配制度与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
【过渡】为了调动创造财富的积极性,如果把社会财富比作是一块大蛋糕的话,那么这块蛋糕应该怎么分才合理?我国确立了分配的原则。就是
2、分配原则——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活动二:小组合作探究走向共同富裕
(阅读课文P93材料及观看《共同富裕》的相关视频,思考以下问题)
几位民营企业家提出以扶贫开发为主题的倡议,号召先富起来的民营企业界人士以互惠互利、自觉自愿为原则,帮助“老、少、边、穷”地区培训人才、兴办项目、开发资源;为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共同富裕,动一份真情,献一份爱心,作一份贡献。
九年级政治教案 篇6经济生活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备课日期上课日期
教学目的:(见考点导航)
重点;理解货币的产生与本质;基本职能;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难点:理解纸币发行规律及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汇率
教法:
教具:
一、考点导航
1.了解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
2.理解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3.理解货币的基本职能
4.了解纸币的含义,理解纸币发行规律及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5.了解信用卡的含义、功能及优点
6.了解外汇与汇率
7.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二、知识网络(板书设计):
商品的含义、基本属性货币的本质货币的产生、含义货币的本质价值尺度
揭开货币的货币的基本职能贮藏手段
神秘面纱其他职能支付手段
世界货币
纸币的含义
神奇的货币纸币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纸币与金属货币相比的优点
信用卡的含义
使用信用卡的优点
转帐支票
信用工具和支票支票的种类外汇现金支票
外汇的含义
外汇汇率(汇价)
人民币币值稳定的含义及意义
三、考点疏理
1.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
(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①构成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
②不同的商品能够进行交换,是因为它们都是劳动产品,生产它们都耗费了人的体力和
脑力,即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③商品交换实质上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劳动交换。
(2)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
①统一:任何商品都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②对立:任何人都不能同时拥有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商品生产者和购买者,对于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不可兼得。商品生产者要想实现商品的价值,必须把使用价值让渡给购买者,而购买者为了得到使用价值。也必须支付相应的价值给生产者,当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分离时,意味着交换的实现。
2.货币的产生、含义与本质
(1)货币的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货币的产生。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货币产生。(注:偶然的物物交换不是等价交换)
(3)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4)对待货币的正确态度。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营活动,都离不开货币。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通过合乎道德与法律的正当途径挣钱,把钱用到有利于国家社会、有利于他人的地方,用到有利于全面发展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
【注意】
(1)货币与商品的关系:货币也是一种商品,但与其他商品不同,货币是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的商品。
(2)货币与一般等价物的关系:一般说来,要求作为货币的商品具有以下四个特征:价值比较大用较少的物品能进行较大的交换;易于分割,分割之后不会减少价值,又给交换带来方便;便于保存,不会因为保存时间的长短而使价值发生变化;便于携带,以便在较大的范围内进行交易。但商品交换关系很发达时,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就成为货币。所以马克思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3.货币的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
①含义:是货币作为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②原因之所以货币能充当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
③价格与价值的关系。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一般情况下,商品价格的高低与商品本身价值的大小成正比。
(2)流通手段
①含义:是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②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受一定规律支配的,它主要由商品的价格总额和货币的流通速度所决定。
③流通手段与商品流通的关系:第一,区别:流通手段与商品流通是两种不同的概念。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一种基本职能,而商品流通则是商品交换的一种形式。第二,联系:流通手段和商品流通又是不可分割的,正是由于有了货币,才有了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而货币在这个流通过程中的作用,就是流通手段。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这也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流通手段强调的是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而商品流通强调的是商品如何进行交换。有人说,流通手段强调的只是一个“点”,而商品流通则强调一条“线”。
(3)货币的其他职能
①贮藏手段。退出流通领域,作为财富被保存起来,必须是足值的货币。
②支付手段。是随赊账买卖出现的是买卖交割的延期或不同步。
③世界货币。指货币越出国内市场,在世界市场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一般来说,只有贵金属才能充当世界货币,现在某些纸币也具有了这个职能。
【注意】
理解价值尺度职能,建议紧扣“衡量”、“表现”、“执行”。
4.纸币的含义、发行规律,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1)金属货币。金属货币最初是以金银条块的形式流通。纸币代替金属货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2)纸币
①纸币的产生与演变。货币出现以后,推动了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金属货币最初是以金银条块的形式流通的;而后出现了具有一定形状、重量、成色与面额价值的铸币;后来有产生了作为价值符号的纸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储存、转账、购买、支付的“电子货币”。即:金属货币——铸币——纸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
②纸币的含义。纸币是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它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纸币的优点有:第一,纸币印刷成本比金属货币铸造成本低得多;第二,纸币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可以防止贵金属的无形流失;第三,纸币比金属货币更容易保管、携带和运输。
③纸币的发行与流通。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能任意发行纸币。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为限度,如果不相符,则可能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经济现象,势必会影响人们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
④纸币代替金属货币以后,人们通常把流通中的纸币称之为货币。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人们接触到的货币,主要是纸币,因此,掌握有关纸币的知识,才能更好地参与经济生活。
【注意】
(1)纸币的发行量客观上是有一定的规定。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否则就会发生通货膨胀或者通货紧缩。
(2)共性:它们都是由于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不平衡造成(实质与原因);都会影响正常的经济生活与经济秩序(危害与影响);都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与结构优化(对策)。
(3)其实,它们的不同点也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认识:
(1)结算方式:现金结算和转账结算。前者是用纸币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后者是双方通过银行转帐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
(2)经济往来中常用的信用工具
①信用卡
含义:信用卡是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作用: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②支票
含义: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收据。
种类: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
【注意】
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相继发行牡丹卡、金穗卡、长城卡、龙卡。
6.外汇与汇率
(1)外汇
①外汇的含义及其特征。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外汇是一种以外币表示的金融资产,既可用于国际支付,还能兑换成其他形式的外币资产。
②外汇与外币。外币与外汇是两个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范畴。首先,外汇包括外币,但外汇不等于就是外币,外汇中还包括外币有价证券、外币支付凭证、其它外汇资金等内容;其次,外汇包括外币,但外币并非都是外汇。通常情况下,只有可以自由兑换的外币才是外汇。
(2)汇率
①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它是在使用外汇时必须与本国货币折算而产生的。若一定单位的外币折合的本币数额多于前期,则说明外币币值上升或本币币值下跌,叫做外汇汇率上升;反之,如果要用比原来较少的本币即能兑换到同一数额的外币,这说明外币币值下跌或本币币值上升,叫做外汇汇率下跌,即外币的价值与汇率的涨跌成正比。我国采用100单位的外币兑换多少人民币这种直接标价法形成人民币外汇牌价。
②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有:外汇供给与需求、经济增长率、利率水平、国家对于货币政策的干预、市场预期、外汇投机活动等。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本国货币与外币相比发生贬值与升值的变动。汇率变动的影响,包括升值和贬值的影响。
7.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含义: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意义:对于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注意】
(1)外汇执行的是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
(2)执行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一般不是本国货币,而是外国货币即外汇,对中国而言,美元、欧元、英镑、日元都是外汇。(首先,外汇包含外币,但外汇不等于就是外币,外汇中还包括其他内容,外汇的主要内容是外币支付凭证。其次,外汇包括外币,但外币并非都是外汇。通常情况下,只有可以自由兑换的外币才是外汇,因为外汇的实质是国际支付手段,如果某种货币不能自由兑换,它就不能成为国际支付手段。)
(3)外汇主要是用于国际市场上国际间的结算。一般来说,在国内市场不需要支付外汇,只要支付本国货币即可。我国的本币就是人民币。
(4)下面以本国货币贬值为例说明对于经济的影响。第一,对国内经济的影响。一方面,出口扩大引起需求拉动物价上升;另一方面,通过提高国内生产成本推动物价上涨,引起通货膨胀。第二,对国际收支的影响。本币贬值有利于本国的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外国货币的购买力相对提高,贬值国的商品劳务等费用相对便宜,有利于吸引外国游客,扩大本国旅游业的发展。第三,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主要工业国的货币贬值会影响其他国家的贸易收支,引起国际金融领域的动荡。
(5)理解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是从国家、人民、世界等三方面归纳。
8.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1)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从起源看,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本质上看,它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从职能上看,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
(2)货币,俗称金钱。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用正当手段赚钱,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致富,是受国家法律保护的,是光荣的;对于金钱,要用之有益,用之有度。要把钱用到最需要的地方,用于做最有意义的事。
(3)如何看待金钱,如何获取金钱,如何使用金钱,体现出不同的金钱观。正确的金钱观,指导我们理性地对待金钱,通过合乎道德与法律的正当途径挣钱,把钱用到有利于国家社会,有利于他人的地方,用到有利于全面发展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我们的灵魂更纯洁,道德更高尚,人生更有意义。
四、典例解析
【例1】(09安徽文综)某商品生产部门去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1件商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260元。该部门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0%。假定甲生产者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2件商品,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甲生产者1小时内创造的价值总量用货币表示为
A.364元B.400元C.520元D.776元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商品价值量的理解,考生要明确题中前面所提的“劳动生产率”是社会劳动生产率,而后面甲生产者所提高的“劳动生产率”是个别劳动生产率。这样考生就可以调动运用教材的知识——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成反比,可以计算出今年的单位商品价值量为260/1+30%=200(元),而今年的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商品数量增加了1倍,这样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今年甲生产者1小时内创造的价值总量应该是200*2=400(元)。答案是B
【答案】B
【例2】(09全国文综I)某小企业20xx年生产一件甲种商品的劳动耗费价值8元,产量为10万件,甲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6元。如果该企业20xx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他条件不变,那么,该企业20xx年甲种商品的销售收入与20xx年相比
A.增加8万元B.增加6万元C.减少14万元D.不变
【解析】本题与前两年的高考计算题相比较,从计算的角度要简单一些,但对“商品的劳动耗费价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两个陌生的概念比较费解。通过读题,从“某小企业?生产一件甲种商品”必需明白“商品的劳动耗费价值”在本题中是指个别劳动时间而非仅指企业的生产成本,其次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应理解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该商品的价值。因为“商品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所以某小企业生产的甲种商品只能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6元出售,即10万×6元=60万元,又因为该企业劳动生产率(即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10%,即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加10%(10万件×(1+10%)=11万件),其它条件不变(重要的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没变)
九年级政治教案 篇7一、 教学目标: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二、 重点和难点分析
关于什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把握这个重点,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1)理解概念: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二者共同构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这表明,
一是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不可动摇;
二是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不可或缺,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两方面内容缺一不可。
(2)客观依据: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
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三、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四、教学时间:四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制度(一)
二、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及有关概念。
2、能联系实际和事实对基本经济制度及有关理论加以说明解释。
三、教学重、难点:
1、公有制经济有关概念
2、非公有制经济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
(1) 公有制经济是主体
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存在着多种所有制成分,但是,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是公有制经济。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那么什么是国有经济?什么是集体经济?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的有关内容。
让学生从教材中找到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含义,并列举几个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名称。
① 国有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2003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主要分类情况 单位:亿元
指标绝对数比上年增长%工业增加值 41045 17.0 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19408 14.3 其中:集体企业 2787 11.5 股份制企业 16878 18.3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 11174 20.0 其中:轻工业 14653 14.6 重工业 26392 18.6
提问:投影的资料说名了什么?
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中,它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那么,我国国有经济的实力究竟如何呢?
在我国,国有经济拥有雄厚的实力和先进的技术设备,积聚着我国最先进的生产力,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担负着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的生产和流通的重要任务。
当然,国有经济的实现形式是多样的,如中国海油公司2001年在美国和香港上市发行股票,筹集资金。
②关于集体经济
学生观看视频资料“华西村”(媒体素材)
(教师提问)我国农村是什么经济形式?它有什么作用?集体经济与国有经济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同样,集体经济也可以有多种具体形式,都不会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
作为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经济可以广泛吸收社会上的分散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财富和国家税收。“集体经济与国有经济的比较:
共同点 : 公有化程度不同、 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不同
国有经济 ,都属于公有制经济,同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 ,生产资料归全民所有 ,起主导作用。集体经济, 生产资料归部分劳动者所有, 主要作用。
当然,除了公有制经济外,我国现在还存在非公有制经济,它们同样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发挥着积极、有意的'作用。
五:小结
六:作业:
理解记忆公有制经济、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概念及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制度(二)
二、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及有关概念。
2、能联系实际和事实对基本经济制度及有关理论加以说明解释。
三、教学重、难点:
1、公有制经济有关概念
2、非公有制经济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
(1)、多种所有制经济各显其能
在我国,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是不容置疑、不可动摇的。但是,非公有制经济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也得到了迅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问:同学们想一想,非公有制经济包含那些经济成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它为我们提供了哪些服务和便利?
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
日常生活中的小商店、理发店、小吃部等均属于个体经济的范围,这些个体经济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利用资源、发展传统技艺、活跃市场、方便人民生活、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个体经济是我国现阶段一种重要的经济形式。
在我们经济生活中有较大影响的私营企业,如四川希望集团、辽宁盼盼集团、湖北红桃K集团、深圳华为集团等。摩托罗拉,菲利普等。私营经济在促进经济增长、繁荣市场、方便人民生活、解决就业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我国各种经济成分变动表
指标 各种经济成分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 各种经济成分占零售商品额的比重
所有制 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私营经济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私营经济
1978 77.6% 22.2% 0.2% 54.0% 43.3% 2.1%
1985 65.0% 32.0% 3.0% 41.0% 37.0% 22.0%
1990 54.6% 35.6% 9.8% 39.5% 31.7% 28.8%
1999 28.5% 38.5% 33.0% 24.3% 18.2% 51.5%
提问: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
①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提问: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作为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呢?
②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1.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基本国情决定了( )
A.我国改革开放一百年不动摇
B.我国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性质
C.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制度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
D.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并存
2.下列选项不属于公有制经济的有( )
①宝钢集团②华西村③麦当劳快餐店④小明家开的花店⑤中国人民银行⑥中国电信集团⑦新希望集团⑧中国义乌小商品城
A.①② B.③④ C.⑤⑥ D.⑦⑧
3. 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这与我们强调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否矛盾?为什么?
【九年级政治教案】相关文章:
初中政治试讲教案10-13
初中政治教案03-30
初中政治教案11-03
政治教学教案06-07
高中政治优秀教案09-01
初三政治教案12-02
洋思中学教案-政治04-25
小学政治教案11-10
中学政治教案11-11
政治哲学教案10篇1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