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家乡孩子的信(通用10篇)
发布时间:2024-11-28 23:36 作者:admin 点击: 【 字体:大 中 小 】
给家乡孩子的信(通用10篇)
给家乡孩子的信 1给家乡孩子的信,是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本教案由Word软件制作,文件大小为 21 K,创作者将在文件内注明,已被网友下载次,受欢迎程度为级。
给家乡孩子的.信 2对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写一封感谢信是在学习了阅读短文:《巴金给家乡孩子的信》、能说会道:“人间处处有真情”之后来完成的作文。这次作文的体裁属于应用文,作文的要求是:感谢信的格式要真确,把一件事情写具体,要有真情实感。这是学生们第一次接触书信,体裁又特殊,所以习作的重点应是掌握正确的书信格式,难点是叙事要有真情实感。
在学习阅读短文:《巴金给家乡孩子的信》时我就重点让孩子们掌握书信的格式,明确应该怎样写一封信。紧接着在学习能说会道:“人间处处有真情”时,我又结合本单元课文的内容让学生重温那些让人感动的'亲情、师生情、海峡两岸同胞之情,走进情感的世界,敞开心扉讲述自己曾经深受感动的一件事。其实在教学本单元课文时我就曾经让学生在课后小练笔时写过《让自己最感动的一件事》,在日记中记录《自己得到关爱的一件事》。所以学生说起来自然是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在学生讲述时我认真倾听,收集信息,为作文课做好选材的准备。就这样虽然还没上作文课,但我和学生都已做好了习作的准备工作,就不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了,孩子们实际上已经完成了作文任务的三分之一了。
在上指导课之前,我结合前面学生学习的情况精心设计了教案:从导言、教学环节、板书到过渡语,字斟句酌,在脑海中设想上课的情形。课堂上我用富有激情的语调,触动孩子心灵的的话语,创设情境,引领学生畅游情感的天空,采撷一朵让自己心存感激的人和事的云朵,激发写作的愿望。由于有了前面学习的铺垫,孩子们对本次作文的要求及选材及其明确,在小组交流时孩子们说得热火朝天,真情在他们的眉宇间流淌。然后我根据巡视指导时了解的信息,选了取材有代表性的几名同学发言。他们有的是要感谢敬爱的老师,有的是要感谢自己的亲人,有的是要感谢朝夕相处的同学,还有的要感谢素不相识的曾经帮助过自己的好心人……就这样孩子们有事可感,有情可抒,有言可写,自然是下笔如有文。在孩子们动笔写作的过程中,我发现平时写作有困难的几个孩子也不再是眉头紧锁,不知从何而写了。
读着孩子们饱含感激之情的习作,特别是有的孩子是写给我的感谢信,有些事情在我看来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但在孩子们天真而纯洁的心灵里却是那么的在意,真让我既感动又温暖。也更加体会到只有教师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注重积累,加强指导,学生才能在习作中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体会到习作的快乐。
给家乡孩子的信 3《给家乡孩子的信》这篇文章的作者是伟大的文学家巴金,在信中,世纪老人谈了他对人生的感悟,也谈到了自己对后代的殷切希望,非常感人。
通过抓重点词句的方法体会巴金对祖国和同胞的爱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因此,我确定了两个主干句子,抓住重点词语进行体会拓展,既使教学线索更清晰,也使教学更深入,人物的形象也体会较好。由此,我体会到要上好一节课,对文本的深度解读是非常重要的,你对教材内容挖掘得有多深,你上课的高度就有多高。其次,一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应抓住重难点的东西,其余的就应该大胆地舍去。
音乐的魅力是无穷的,如果在我们的教学中能够适当地运用上这些多媒体设备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让学生体会巴金的奉献精神时,很多孩子都不能很好地体会奉献一词。因此在让学生交流自己身边奉献的例子基础上,我通过多媒体播放了我收集的一些关于奉献的事例图片,并随着《爱的奉献》这首歌曲老师动情地讲述了这些具有奉献精神的事例。在音乐声中,在老师动情地讲述中,我看到很多孩子流下了感动的泪水,我相信这些孩子已经理解了“奉献”的意义。
给家乡孩子的信 4《给家乡孩子的信》是一封书信,是作家巴金写给家乡孩子们的信。这封信感情真挚,表达了作家巴金对家乡孩子关心、热爱的思想感情,抒发了要让自己的生命开花的美好情感,同时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的深刻道理。
学习本文我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从这样三个问题去读文思考:
1、巴金老人为什么要写这封信?
2、他在信中写了哪些内容?
3、表达了巴金老人对家乡孩子怎样的.希望?
教学这篇课文的重点是引领学生充分展开对文本的解读、欣赏,感悟巴金对孩子们的真诚关怀,理解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是享受,让有限的生命体现无限的价值,领略巴金伟大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怀。因此在文中第三小节中几个重点句处理时,既要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又要作适当的引领,不要让学生的思想跑得太远。既要让学生感悟到重点句的意思,使学生的思想得到升华,又要上出语文课的特色。选择学生读悟在先,教师再引导抓重点词句品读,拓展,最后让学生把自己感悟到的用“美读”形式把它展现出来。
给家乡孩子的信 5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六年级十一册的第18课《给家乡孩子的信》。本文是一封书信。作家巴金爷爷在信中,情真意切地表达了对家乡孩子真诚的关怀、亲切的勉励,抒发了自己要让生命开花地美好情感,给人生启迪。
全文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孩子们的信给巴金爷爷带来温暖,巴金爷爷表示感谢;第二部分为了不让孩子们失望,巴金爷爷带病写这封回信,代替他与孩子们见面;第三部分写巴金爷爷无限热爱祖国和同胞,他认为自己是平凡人,但仍让自己生命开花。第四部分写巴金爷爷认为自己的时间有限,他十分珍惜每分每秒。第五部(rp是什么意思?rp有人品、角色扮演的意思,也是Rapid Prototyping的缩写,意思是迅速成形迅速成形技能是一种基于失散堆积成形思惟的新式成形技能。)分写巴金爷爷希望孩子们珍惜时间,好好学习。第六部分是对孩子的祝福语。
根据教材建议和学生实际,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体会巴金对家乡孩子关心、热爱的思想感情,同时飞外
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的道理。
3、能结合文章的重点词句,围绕中心句谈出自己的真实感想,加深对巴金爷爷的认识。
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和本课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课文本身的特点,可制定了以下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重点句的意思,说出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通过信中的语言文字,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的关心,激发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让生命开花的愿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准备用导读式教学法、演示法、自学讨论等方法进行教学。对于六年级学生的认识和理解能力来说,如果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读去思,往往会使他们只停留在文章精彩的情节上,或是抓不住文章的.魂。如果为了让他们听懂而老师一味的讲解,学生则会感到乏味不堪。因此,我用导读式教学法,就解决了以下教法存在的问题,在学生自读课文之前,老师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或核心问题,给孩子一个思维的定向,让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随着老师的思路去阅读、去理解。这样一来,既避免了学生漫无目的的乱读,再加之好奇、探求一切是孩子的本性,他们一定会在不自觉中,兴趣浓厚地进入文章,探求问题的答案,进而学懂课文。让学生带着任务进行定向阅读,对中下等学生起到引路作用,对上等学生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阅读能力差的学生,会在书上划注出现成答案;能力强的学生,会边读边想,准备概括出完整答案。这样上中差兼顾,既避免了学生读书漫无目的,走过场的形式,同时也向学生暗示着抓一段话中重点句子理解文章内容的阅读方法,体现了导学式的原则。
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巴金,我运用演示法,通过媒体出示课件,进行演示,结合书中文字进行例解。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辅之以生动、极富感染的语言表述,紧扣重点词、句细嚼慢咽。让学生在紧张、极富感染、深受教育的课堂气氛中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根据本课特点和我采用的导读式教学法,以及大纲对六年级学生阅读要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阅读理解、阅读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自读文章奠定扎实的基础。我依然教学生用“读(发现并提出问题)──思(思考问题)──议(讨论解决问题)──再读的方法仔细口味、体会文章的情感”。这里的学法指导、学法的应用将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再现。
三、【教学程序】
根据课文内容和教学要求,我准备用2课时教学全文。
今天我主要说第二课时,教学程序可以设计以下几个环节: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复习导入。
(二)、指导读懂重点段,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1、学习第3自然段,教给学习方法。
第一步:出示思考题(见教法),指名读课文;
第二步: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第三步:各抒己见,讨论问题。
这一步,是学懂课文的关键,不仅要引导学生完成思考题,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中的关键词句,评议结合,揣摩作者的用意,体会文中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精妙之处。同时,老师再用引读法,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句中情感。这样通过多种形式的引导,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出巴金爷爷无限热爱祖国和同胞,他认为自己是平凡人,但仍让自己生命开花。
第四步:揣摩人物内心世界。
在理解讨论巴金内心活动的句子:“不要把我当作什么杰出人物,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学生通过读文了解到巴金爷爷不仅爱孩子们还爱自己的祖国和同胞们,同时把巴金爷爷那种谦逊的美德表达出来。通过分析重点词、句,如:“无限、终于”,“我思索,我追求,我终于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再与享受”,“我愿意再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我的生命开花结果。”抓住这些词、句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怀着对老人崇敬的心情把巴金爷爷在回信中想表达的意思读出来,体会巴金老人的品质多么高尚。
这样一来,学生不但对巴金爷爷有了深刻的了解而且激发学生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爱、让生命开花的愿望,到此,突破教学难点,突出中心。
第五步:回读全段。
2、引导学生当堂归纳本段的学习方法:读—思—议—读
3、运用所归纳的学法,自学四、五自然段
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教师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再现由“教”到“不教”,由“教学”到“会学”的教学原则和规律。
四、【板书】
巴金
↓
爱
23、给家乡孩子的信
谦 乐 珍 开
逊 于 惜 花
奉 时 结
献 间 果
板书这样设计,清楚明了的展现了本课的主要内容,对于理解课文、回顾课文都有所帮助,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给家乡孩子的信 6前一段时间,我读了巴金爷爷的《给家乡孩子的信》这本书,使我感触良多,更深地领悟到了生命的价值。
这本书主要写了巴金爷爷在大病之中给家乡孩子们的回信,他在信中告诉孩子们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要珍惜自己现在宝贵的时间,要用自己的努力使生命开花......
巴金爷爷的一句话让我十分感动:“我愿意再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我的生命开花结果。”这句话我看出了巴金爷爷虽然为祖国做出了许多不求回报的奉献——在汶川大***中,他几乎捐出了自己全部的积蓄,却不让记者报道。在他工作之后,没有领过国家的一分工资,而是靠自己的稿费生活,却为国家留下了那么多佳作......我们一定要学习巴金爷爷的这种精神,即使不能为国家做出大的贡献,但是我们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在我的生活中,我也为我生活的'班级做出了一些贡献。在运动会上,我参加了篮球运球这一项目。在家里我每天都练习拍球,自己在空地上拍着球奔跑,每一天都使自己的速度快一点,使自己把球脱手的几率少一点。在比赛当天,我的心扑通扑通的跳着,我紧紧的盯着篮球。到我了,我迅速接过篮球,使出了吃奶的劲儿,只听见风在我的耳边呼呼作响。我往前拍着球,脚飞快的跑着,伴随着“啪,啪”的篮球落地的声音,我眼中的终点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大了,我开启了冲刺模式,以最快的速度前进,把球传给下一位......这场比赛,我们班得了第一名,同学们都夸我是这次比赛的功臣。
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是在于享受。同学们,让我们向巴金爷爷学习,让生命在奉献中开花结果!
给家乡孩子的信 7今天,我们上了一篇课文《给家乡孩子的信》。上完之后,令我感受最深的是文学巨匠——巴金。
巴金爷爷为人淡泊名利,把自己的荣耀,成功,看的很淡很轻,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可是实际上,巴金爷爷一生奋斗不止,激情不减,为人们留下了一部部优秀的作品。使人惊叹,一个人活着竟然可以绽放出如此耀眼的光芒。使人的价值不在于奉献,而在于不断的'释放自己的能量,贡献自己的经历。正是因为巴金爷爷那伟大的胸襟和高尚的灵魂,创造出那么名篇佳作来表达对祖国和同胞无限的爱的感情。
奋斗就是生活,人生只有前进。巴金爷爷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巴金爷爷一生对社会,对周围的人贡献一生,从不索取,不为一己私利,不贪图便宜。巴金爷爷虽然辛苦一生,淡泊名利一生,但是他却收获了比这些更为重要的事物——他的内心是充实的,精神是富有的。
《给家乡的孩子的信》这篇课文使我体会到人格的高尚,精神的伟大,魅力绽放的光彩,使我受益匪浅。
给家乡孩子的信 8读了巴金爷爷写的这封信,让我受益匪浅。
这封信主要写了巴金带病回信给家乡的孩子们,还把平生所悟全都总结给孩子们了,希望他们好好学习。巴金爷爷在信中,情真意切地表达了对家乡的孩子真诚的关怀,亲切的勉励,抒发了自己要让生命开花的美好感情,给人以人生启迪。
巴金爷爷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感情,让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要做一个在寒天送炭,在痛中安慰的`人。还要处处为他人着想。
以前,我是一个自私的人,处处为自己的好处着想,不去顾及他人的感受,老做伤人心的事。但是,自从读了巴金爷爷写的这封信后,终于明白了要一心为别人,一生为别人。巴金爷爷真是用心良苦啊!把自己一生的心血都奉献给了别人。
巴金爷爷说过:“理想不抛弃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追求,你们就会沐浴在理想的光辉之中。”说的不错。每个人都应该要这样坚持不懈。因为坚持是成功的首要,贵在坚持嘛!
文中还有一句话,让我觉得记忆犹新,就是“人活着不是为了白吃干饭······”这句话表明了我们要为社会做出贡献,让人生放出光彩。
只有为别人贡献爱,为别人付出精力,为别人花费时间,同情别人……生命才会开花结果,人生才有价值,有意义!
给家乡孩子的信 9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 多么……多么…… 、 不是……而是…… 造句。
3、理解重点句的意思,说出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掌握书信的格式。
4、通过信中的语言文字,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的关怀,激发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爱、让生命开花的愿望。
重点难点:
理解重点语句,领悟让生命开花的含义。
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巴金老人的资料。
教学时间:
二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谈话导入,简介巴金。
1、你对作者巴金了解多少。
(巴金爷爷是四川成都人, 五四 以来著名的作家,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声誉。家乡孩子想念他,都写信给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87岁时写给家乡孩子的一封回信。)
2、质疑:引出课文。
二、自读课文
1、默读,说说这封信的主要内容。
2、自由读课文。要求字字读准,句句读顺,勾划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指名读生字,找新词,理解词语。
争先恐后:抢着向前,唯恐落后。
奉献:恭敬地交付,呈献。
羡慕:看见别人有某种长处、好处或有利条件而希望自己也有。
4、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写孩子们的信给巴金爷爷带来了温暖。
写为了不让孩子们失望,巴金爷爷带病写了这封回信,代替他和孩子们见面。
写巴金老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平凡的人,但仍要让自己的生命开花。
写巴金老人认为自己的时间有限了,他十分珍惜每分每秒。
写巴金老人希望孩子们珍惜时间,好好学习。
写他对孩子们的.祝福。
三、精读第一段
1、指名读。家乡孩子写40封信,给巴金怎样的感受?文中找答案。
(……好像你们都站在我面前,争先恐后,讲个不停,好不热闹。)
2、朗读巴金爷爷感谢孩子们的话,你有何体会?
(说明巴金爷爷对孩子们的爱是非常真挚的。)
四、精读第二段
1、87岁的巴金爷爷写容易吗?自读课文第二节,找出有关句子。
(我有病,写字困难,提着笔的手不听指挥…………就只给你们大家回一封信也十分吃力,有时候一支笔在我手里有千斤重。)
2、画出最能表达巴金爷爷思念孩子们的情感的句子。
3、理解 我多么想看见你们天真的笑脸,多么想听见你们歌唱般的话语,…… 体会巴金思念孩子们但力不从心的思想感情。
4、理解 多么……多么 表达的强烈感情,并口头造句。
5、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五、指导写字
1、教师示范。
2、学生描红
六、作业
1、朗读课文,练习感情朗读一至二自然段。
2、抄写词语。
第二教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巴金多么想念孩子们呀,力不从心的他用书信和孩子们交谈,他说了些什么?
二、精读第三段
1、巴金是普通人吗?他只把自己当作普通人说明了什么?
(我们从巴金爷爷的介绍中已经知道了他是 五四 以来的著名作家,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散文、游记等文学作品,翻译了许多外国作品,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声誉。
要为社会添更多的光彩! 为别奉献更多的爱 ,巴金爷爷虽然是享誉世界的文坛的名人,但他却把自己当作普通人、平凡的人。他希望 再活一次 、 重新学习,重新工作 让生命更有意义。可见他品德多么高尚啊!
2、巴金为什么写作?理解课文后回答。
(以写作来表达对祖国和同胞无限的爱。
用 不是……而是 造句)
3、巴金在信中怎样评价自己的一生,同时双表达了什么希望?
( 我 只是老老实实,平平凡凡地走过了这一生。
我 愿意再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生命开花结果。)
4、理解 让生命开花 的含义。
( 开花 并非指自然意义上的开花,而是指人生放出光彩。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可以作为理解巴金爷爷这句话的最好注释。“ 爱”、“同情”、“精力”和“时间”为自己生存所花的能有多少,更多的时间都给予了别人,而为别人活着,生命才有意义。)
(1)我们生存需要什么?我们比生存需要多得多的是什么?
(2)文中哪一句表达了 让生命开花 的意思。
(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
5、指导朗读有关语句(读出对老人的崇敬)
6、小结:让生命开花说是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
三、精读第四段
1、引读:体会爷爷珍惜生活,让生命开花结果的美好感情。
2、感情朗读。
四、精读第五段
1、用亲切的语气把巴金爷爷对孩子们真诚关怀的感情读出来。
五、学习书信的格式
1、书信的格式分五个部分: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
2、对照课文,指明书信的五个组成部分。
六、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七、指名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八、作业
1、造句:
多么……多么……
不是……而是……
2、课后4
(1)巴金爷爷老老实实,平平凡凡地走过了这一生,在世界文坛上享有声誉,但他认为自己浪费了不少时间,而87岁的他知道时间是有限的,他要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自己的人生放出光彩,把 爱 、 同情 、 精力 和 时间 为自己生存所花的能有多少,更多的时间都给予了别人,而为别人活着,生命才有意义。
(2)为着社会,为着他人,活着才有光彩,正如巴爷爷一生恪守的信条: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他。正是这样不断地释放自己的能量,贡献自己的精力,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向社会提供了无限的精神食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板书:
23给家乡孩子的一封回信
巴金,让生命开花结果
为社会添光彩
为别人奉献爱
孩子们,珍惜时间,好好学习
给家乡孩子的信 10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有三项:
一、复习课文第一、二段,体会巴金对家乡孩子的爱。学生从“多么想看见你们天真的笑脸,多么想听见你们歌唱般的话语”等语句中感受到巴金对家乡孩子的思念与喜爱之情。从“无论如何,我不能使家乡的孩子们失望,我终于拿起了笔。”体会到巴金带病回信,就是对家乡孩子的一种爱。有学生还联系信的末尾巴金对家乡孩子的期望,感受到巴金的心中装满了对家乡孩子的无限爱意。本环节大概化时5分钟。
二、学习课文第三段。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我先是放手让学生自学,划出含义深刻的词句,用简洁的语言写下阅读感悟,提出疑难问题。在交流的时候,第一位学生就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说“一心为自己、一生为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直觉告诉我,这个问题提得很好,但我没有马上组织学生讨论。后来学生的发言总体还比较踊跃,有的学生的发言还比较有水平。如一位学生从文中找到三组反义词“杰出——普通、失败——成功、奉献——享受”体会到巴金的谦虚、真诚与乐于奉献的品质。有一学生提出:“巴金的生命开花结果了吗?”这个问题虽然很浅显,学生也很容易找到答案。我就组织学生顺藤摸瓜:让生命开花结果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学生联系“作家卡片”以及从课外书中了解到的资料谈“奉献”与“享受”的辩证关系。学生的主要观点有:1.没有奉献,世界便不复存在。2.“享受”的快乐是表面的`、肤浅的,而通过“奉献”获得的快乐是发自内心的,因而也更为持久。3.贪图物质享受的人往往会很孤独,得不到别人的爱,而“爱”是世界上最最宝贵的东西。4.巴金作为一名作家为人类奉献了丰富的精神食粮,而且捐献稿费奉献爱心,因此他是平凡的,也是伟大的,他在世人的心中有着崇高的地位。……此时,让学生回答第一位学生提出的问题,已是水到渠成了。
三、学习课文第四、五、六段。这段内容不难理解,我只是轻轻提醒学生:“爱惜你们可以使用的宝贵时间”,你觉得巴金爷爷说得有道理吗?想到今天的早读课,我觉得“珍惜时间”真是一门值得好好补习的功课。学生引用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等名言谈珍惜时间的重要。课结束的时候,我提起《明日歌》,学生也就“明日复明日”地背起来。早上我还批评他们不用功,古诗积累得少,没想到这首诗他们居然也能背几句。又说到早上写在黑板上的韩愈的名句:“业精于勤荒于嬉”,这真是“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下课的音乐已经响起,可还有几位学生的小手举得高高。我指着板书在黑板上的“让生命开花结果”等文字,意味深长地对学生说:生命的意义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一辈子;而且我们也要用实际行动去回答这个问题。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后反思
一、扣题导入,简介巴金
这是谁写给家乡孩子的信呢?自然过渡到对巴金的简介。接着回忆信的格式: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然后告诉学生这是一封回信,让学生自读课文,看看巴金爷爷在回信中说了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交流回信的内容:回信的缘由;告诉孩子们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教育孩子珍惜时间;提出希望。其中第二、三两部分是学习的重点。
三、批写旁注,走近巴金
本课的的学习仍然可以采用批写旁注的形式,让学生写一写从文字中感受到的东西。如学习第一部分回信的缘由,学生就从“争先恐后、讲个不停、好不热闹”体会到孩子们对巴金爷爷的关心,思念,敬佩,从而理解“温暖”。从“无论如何,……我终于拿起了笔。”“……多么……多么……”体会到巴金对孩子们的关爱。
第二部分,学生也体会出了巴金爷爷的谦逊,无私奉献,珍惜时间。这一部分是一个重点,要指导学生弄清句子与句子的联系。巴金爷爷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态度:“我思索,我追求,我终于明白生命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那么怎样奉献呢?那就是要让生命开花结果,就是要为社会添上一点光彩。那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那就要付出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巴金爷爷像剥笋一样一层层地娓娓道来,表达了他的人生态度。
最后提出对孩子们的殷切希望,巴金爷爷对孩子们的真诚关怀溢于言表。
【给家乡孩子的信】相关文章:
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03-29
给家乡孩子们的信阅读答案08-10
语文《给家乡孩子的信》的教案设计08-26
《给家乡孩子的信》读书笔记(精选27篇)04-11
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14篇03-30
给孩子的道歉信09-29
给孩子的表扬信03-10
给孩子的表扬信01-20
给家乡好友的信11-27
介绍家乡的信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