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通用18篇)
发布时间:2025-02-11 11:46 作者:admin 点击: 【 字体:大 中 小 】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通用18篇)
作为一名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活动目的:
活动的最终目标:出一本《成长的足迹》记录册。记录自己的学习生活,其中以上学后的内容为主。书中包括:封面、序言、图片、习作、书画作品、摄影作品、荣誉等内容。成长报告册是记录学生成长的足迹,成果的积累,反思,回忆的重要工具。它既重过程,又重发展;既重引导,又重评价。激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的过程,促进自己不断的发展。
活动形式:
收集、实践、操作,整理
活动准备:
空白册一本,学生平日里的照片,证书,特色的作品。
活动过程:
1、明确要求:
向学生提出活动的最终目标:出一本《成长的足迹》记录册。记录自己的学习生活,其中以上学后的内容为主。
2、资料搜集:
①我们这本《成长的足迹》里面的需要一些文字内容和图片资料。文字包括自己的习作、日记、片段等。图片资料包括同学们的书画作品、摄影作品、你的生活照等。而这些作品可以是大家在小学中的你最满意的作品,再邀请你的'同学、师长帮你指点。
②把收集的所有作品集体挑选优秀作品自己编入《成长的足迹》之中。
3、分类整理:
对这本书的栏目的设置。可以设童年足迹、五彩的世界、我们的荣誉,我的作品等栏目。(童年:童年中的学习生活的照片;五彩的世界:书画摄影作品;我们的荣誉:大家过去所得到的荣誉。)
4、交流修改:
初稿出来以后相互交流欣赏,再请师长、家长等一起征求意见,以便把记录册建得更趋完美。
活动建议:
1、召开家长会,为每位家长和孩子介绍讲解报告册的作用及制作的须知。
2、由于学生的年龄小,必须得到家长的鼎力支持,争取家长的支持。
3、经常展示让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不断完善,在过程中不断补充,记录自己的足迹。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3教学内容:
教材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货币的兑换,掌握求积、商的近似值的方法,能正确地求出积、商的近似值。
2.经历货币兑换的计算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尝试、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
3.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按照要求求出积、商的近似值。
教学难点:
在不同的情况下,积、商的近似值的求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谈话导入
课件出示:美国小朋友玛丽给笑笑寄来一本6.70美元的故事书。
师:你能提出哪些你感兴趣的数学问题?
从学生的问题中提取出:6.70美元相当于多少元人民币?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兑换外币(板书:人民币兑换)。
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1.了解兑换比率。
师:钱币的.兑换不是个人想怎么换就怎么换的,中国人民银行会根据世界各国货币的需求,每天公布一个外汇牌价。大家都必须按照这个牌价来兑换外币。
(1)课件出示中国银行
20xx年10月某一天的国际货币汇率表。
(2)让学生独立阅读,然后互相交流:从这个表里获得了哪些信息?
2.美元兑换人民币。
师:下面我们就利用这些信息来解决上面兑换人民币的问题:6.70美元相当于多少元人民币?
学生列式计算:6.31×6.7=42.277(元)。
小组讨论问题:为什么这样列式?积有几位小数?应该保留几位小数?
6.31×6.7=42.277≈42.28(元)
小结:因为兑换比率显示,1美元能兑换6.31元人民币,那么6.70美元就是6.70个6.31,所以用乘法计算;由于货币的最小单位是分,以“元”为单位时,“练一练”“练一练”“练一练”上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找因数,观察它们的特点,初步理解质数和合数的含义。
2、培养孩子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通过探索找出寻找质数的简单的方法。
3、使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教学重点:
在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培养孩子的`观察,通过探索找出寻找质数的简单的方法。
教具准备:
投影仪、小正方形纸片等。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1、 先复习自然数按能不能被2整除的分类。
2、 教师引入:同学们已经学习并掌握了找因数的方法,这一节课,我们再一起学习找质数。
板书课题:找质数。
二、组织活动,探索新知。
活动:拼一拼
1、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看谁拼的方法多,动作还快。
(同桌用12个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可以合作,并完成书的表格。)
2、学生 汇报,教师填表(投影出示下表)
小正方形个数(n) 拼成的长方形种数 n的因数
(1)让学生观察左表中各数的因数,看看有什么发现?
(2)结合上面的发现,将212各数分为两类,说一说这两类数分别有什么特点。
3、教师提示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个数叫做质数;
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因数,这个数叫做合数。
4、教师:1是质数还是合数呢?(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三、巩固练习(做一做)
1、在1 4 7 10 11 15 17 18 21这些数中,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2、完成课件练一练1、2题
四、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要问的?
五、作业。
优化作业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7一、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整数与部分的关系。
二、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整体1,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
难点:充分体会整数与部分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我们在三年级已经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你能举出一些分数吗?说说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分数的再认识》。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活动一:分笔游戏,体会单位一
1、分笔活动,找4名同学拿着自己的笔来到讲台。(笔数是2的倍数:4、4、6、8)
2、请你们4名同学拿出自己笔的1/2,看谁拿的又快又准。
3、另找4名同学检查。
4、同学们自己说说是怎么分的。(把全部铅笔平均分成两份,拿出其中的一份。)
5、师提问:他们都是拿出全部笔的1/2,可是拿出来的笔却有的一样多,有的不一样多,这是为什么呢?(每位同学的总数不一样)
6、师总结:最初每位同学笔的整体不同,也就是单位1不同造成的,所以,他们的1/2也不同。原来分数还有这样一个特点,你对它是不是又有了新的认识?
活动二:教材P34说一说。
1、带着新的认识,我们来判断两个小朋友看的书一样多吗?
2、小刚和小明都看了各自书的1/3,他们看得页数一样多吗?为什么?学生独立思考一会,同桌交流,再全班反馈。
3、师总结:因为书的薄厚不同,也就是总页数不同,所以两人看的`页数也不同。(整体不同,相同分数表示的数量也不同。)
4、在什么情况下,他们读的一样多呢?(整体相同,相同分数表示的数量也相同。)
5、请同学们再帮老师解决一个问题:王兴国吃了一个苹果的3/4,李晓阳也吃了一个苹果的3/4。王兴国说:我俩吃的一样多。李晓阳说:我吃得比你多。他们谁说得对呢?
(三)巩固练习
1、教材P34画一画。
2、教材P35练一练试一试和练一练的表格)
生:仔细观察PPT中的表格
师:从表格中你能获取什么数学信息?
生:
师:根据大家获取的信息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生:自由提问题.大家合作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把表格填完整.
生:表格中应分别填3/101/53/201/41/10
[根据表格,学生能够自主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因而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活动之二:长跑接力
师:刚才对我们对淘气、笑笑班新年里的活动进行了统计、分析,可我们学校新年也有活动安排,那就是准备举办一次长跑接力活动。共有5个接力点,你想一想,5个接力点的位置应该在哪里?(生都陷入了沉思,稍候有一小男孩举起了手)
生1:老师,这5个接力点包括起点和终点吗?
生2:我认为包括,图中加上起点和终点共5个点,不正好吗?
生3:我认为5个接力点不包括起点和终点。你看吧,如果包括,那中间一共才3个点。
生4:就是,刚才题中说的是5个接力点,绝对不包含起点和终点。(迫不及待)
(这时,下面很多同学发出了就是的声音,都同意生3与生4的看法)
师:五个接力点都在长跑路线上,请根据下表确定位置.(PPT出示书中插图)
(学生们有的`拿铅笔先试着轻轻地分着,画着,像是在估计着调整着,有的是拿着尺子在量线路的长度,还有的标过又用橡皮擦擦重新又开始算)
师:现在谁能来说一说你是如何想的,如何做的。
生1:我是根据分数进行估计的。
生2:我是用眼睛大致估计的。
师:课件上做的有可以拖动的点,点着它并拖动就可以放在线路的任意位置。
师:大家觉得这五个接力点确定得公平吗?
生:讨论一翻后认为不公平.
师:怎样设计才公平呢?
生讨论后汇报:如果线路的总长为整体1,那每个接力点的位置该是
生1:1/6、2/6、3/6、4/6、5/6
生2补充:1/6、1/3、1/2、2/3、5/6。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演示5个公平接力点的位置.
[充分发挥学生集中的智慧,利用多次讨论来解决接力点的设计位置,探讨接力点设计的是否合理等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推理能力]
活动之三:有奖游戏。
师:新年里的活动可真丰富,许多有奖游戏等着大家来选择呢?
(媒体出示课本活动(2)的内容)
师:你觉得哪个游戏得奖的可能性大?你愿意参加哪个游戏?
生1:我选例6及后做一做、练习二1—3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应用迁移的方法来求积的近似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能根据实际需要正确求积的近似数。
教学重点
学生能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
学生能根据实际需要正确求积的近似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0.8×40.32×40.8×12.57.8×0.01
3.2×0.20.08×0.089.3×0.014.8-0.48
2、把下面各数精确到百分位。
0.256≈ 12.889≈ 40.00001≈
二、新授
1.教学教材例题6.
(1)出示例题6:
(2)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怎样列式计算?
(3)生尝试练习。
(4)抽生板演:0.049×45≈2.2(亿个)
0.049
× 45
245
196
2.205
(5)分析订正:大家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学生质疑或师提问:)
①为什么用乘法计算?(根据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求0.049的'45倍用乘法计算。)
②结果2.205保留一位小数约是2.2是怎么来的?(根据四舍五入法:看小数部分的“做一做”。
生完成在练习本上,抽生板演,并说出四舍五入的方法。
2、课堂作业:练习二1、2、3题。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8备课时间:
xxx年12月11日。
教学内容:
复习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完成“练习与应用”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和认识复式统计表,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学习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教具准备:
统计图与统计表
教学进程:
一、复习。
小组讨论:
这一单元,你学习了那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二、练习与应用。
1、完成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最简分数和约分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
2、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思维的简洁性。
三、重点难点
进一步归纳、概括出最简分数的概念及约分的方法。
四、教具准备
投影。
五、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时,有两种特殊情况:一种是两个数成倍数关系,较小数就是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另一种是两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
(二)教学实施
1、出示例4:把化成最简分数。
学生先尝试把化成最简分数,引导学生想出多种方法进行约分。
方法一:用分子、分母的公因数,逐次去除分子和分母,最后得到最简分数。
====
方法二:用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分别去除分子和分母,得到最简分数。
==
2、引导学生概括出方法。
3、指出:像这样,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约分时还可以怎样写呢?请同学们看教材的例4,试着自己写一写。
学生汇报约分的写法,老师板书:
提问:怎样约分比较简便?
小结:如果一下能看出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直接用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去除比较简便。
4、完成教材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先判断哪些是最简分数,再把不是最简分数的化成最简分数。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叫最简分数和怎样约分。在约分时,可以用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分别去除分子和分母,直到约成最简分数为止;也可以直接用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去除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得到最简分数。用的内容及练习的第x题。
教学目标:
1、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自主探索并总结找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操作用长方形纸片(长3Cm,宽2Cm)与方格纸。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谈话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前面,我们通过研究两个数的因数,掌握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知识。今天,我们来研究两个数的倍数。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在数轴上标出4、6的倍数所在的点
拿出老师课前发的画有两条直线的.纸。
在第一条直线上找出4的倍数所在的点,画上黑点。在第二条直线上找出6的倍数所在的点,圈上小圆圈。
2、引入公倍数
(1)学生汇报,多媒体课件出现两条数轴,并根据学生报的数,仿效出现黑点和小圆圈。
(2)观察:从4和6的倍数中你发现了什么?
(3)学生回答后,多媒体课件演示两条数轴合并在一起,闪现12和21。
(4)我们发现:有些数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如果让你给这些数起个名,把它们叫做4和6的什么数呢?(板书:公倍数)
说说看,什么叫两个数的公倍数?
3、用集合图表示
如果让你把4的倍数、6的倍数、4和6的公倍数填在下面的图中,你会填吗?试试看。同桌两人可以讨论一下。
4、引人最小公倍数
学生汇报后问:
(1)为什么三个部分里都要添上省略号?
(2)4和6的公倍数还有哪些?有没有最大公倍数?
(3)有没有最小公倍数?4和6的最小公倍数是几?(板书:最小公倍数)
4的倍数6的倍数
4,8,
16,20,
12,24,
4和6的公倍数: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12-29
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04-25
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10-19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04-09
(优秀)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10-19
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模板02-16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02-08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10-22
数学上册教案01-15
五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01-23

猜你喜欢
现实表现事迹材料(通用6篇)

高一英语阅读题及答案

寒假日记200字左右(通用31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教案范文(通用13篇)

英语教师个人的工作总结(精选29篇)

办公室个人工作总结(精选16篇)

初二游记作文600字(通用40篇)

鲁迅先生经典名言

匆匆那年经典语录(集锦15篇)

学校管理工作年度总结6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