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者》观后感(通用18篇)
当我们观看最新的高水平影片时,你有什么总结呢?写一份观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观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攀登者》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攀登者》观后感 1
今天妈妈带我和哥哥去看了电影《攀登者》。
电影讲述了1960年5月25日,中国登山队成功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可惜,由于没有留下影像资料而被西方国家质疑,我们的登山队员用生命换来的荣誉不应被怀疑。队长在等了15年之后的1975年5月27日,中国登山队再次成功登顶珠峰。这其中的艰辛是巨大的,为了保护摄像机,留下登顶证据,中国登山队付出了鲜血和生命。
电影里暴风雪和雪崩的画面到现在还在我脑海里浮现,实在是太可怕了。好佩服那些登山队员们,为了把中国的`五星红旗插到珠峰顶上。他们勇于攀登、不畏生死,他们把祖国的荣誉,看的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他们是我心中的英雄。
《攀登者》观后感 2
在国庆假期里,我和表哥去电影院看了攀登者,这是一部十分震撼人心的电影,让我感悟很多。
这部电影讲的.是登山队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可世界并没有认同,为什么呢因为当时珠穆朗玛峰在中国没有人能爬的上去,美国苏联登山队想要攀越这座山,于是中国也建立了中国登山队,可是当时登山队已经千山万水爬上了珠穆朗玛峰,因为摄像机的丢失而无法证明,令人实在惋惜。
十年后,国家国家决定重建登山队,还是忘不了老队长说的话:“我们自己的山,要自己登上去!”经过一次又一次地努力,中国登山队不负众望,中国登山队终于登上峰顶,并留下证据。
我树立了一个信念:不管今后遇到什么困难,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报效祖国,无论事大事小,我都会尽力。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攀登者》观后感 3
每一次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同时也牺牲了很多人,所谓的英雄之路,往往是用无名之辈的白骨堆积如此,才有民的坚强和勇敢。
在登山队队长方五洲受伤的`时候,李国梁自愿当队长,在窗口内登峰,但是,在途中遇到了危险,把录相机给了队友,因为他知道方五州他们登上顶的时候因为没有录像才没有得到其它国家的认可,他知道六相机的重要性,所以,宁愿牺牲自己也要保住它。
然后大本营总指挥去松林把他们接了回来,本以为没有窗口期要撤退的时候,气象组策到了一个短暂的窗口期,风五周六带队登山,这一次他们登上了山顶,还录了像,并把五星红旗插到最高处。
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都是前辈们的生命换来的,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
《攀登者》观后感 4
这是一个关于几十个人攀登珠峰的故事。
故事是这么讲的——在珠穆朗玛峰的'山脉中段-大风口时由吴京饰演的人物方五州一帮兄弟遇上了雪崩其中一人被雪崩吹走队长为了救人扔了摄像机在雪崩过后爬上了珠峰峰顶并在封顶放下了时光胶囊里面有一面国旗。只可惜没有留下照片,为下文做好了铺垫。因为没有照片,所以多国登山者都不认同他们登上了珠峰。方五州一行人的其中一人就因为这个。恨透了方五州没有拍下照片。正好我国又一次组织攀珠峰之前那帮人又一次来到珠峰脚下,攀珠峰的人是之前的几十倍甚至更多。
总之这是《攀登者》的一些电影情节攀珠峰的人一个一个牺牲,却没有人,退缩可见攀爬珠峰的人意志坚强勇敢地面对风暴以及雪崩。这种意识值得我们学习。
《攀登者》观后感 5
今天,我观看了一部电影,它的名字叫做《攀登者》,它讲述了攀爬珠峰的艰辛。
1960年我国攀登队,登上珠峰,因没有拍下证据就被认为是假的。
1972年,国家重新召来了许多队员和气象人员,上次的人大多死在恶劣的天气上。
1975年,国家攀登队已经有了充分的能力,就开始了攀登,在第二阶梯时,十级风暴阻挡了他们。
第二次攀登,同李国梁带队,毕竟没有经验,在第二阶梯时没能成功,最后舍已为人,坠落悬崖。
第三次攀登,同方五洲带队,在本没有窗口期的找到了时机,攀上了第二阶梯这一“死亡圣地”,把中国的.五星红旗插在了顶峰,拍下了360度录相,让全世界看到,中国是一个可以攀登珠峰的国家。
这告诉我们在困难面前永不低头,这也就是中国的攀登精神!
《攀登者》观后感 6
这部电影讲了中国攀登队攀上了珠穆朗玛峰,但是队长为了救队员没能把摄像机带到珠穆朗玛峰上,没有拍照片,下去以后,别的国家嘲笑中国是在撒谎,为了证明我们真的爬上了珠穆朗玛峰,国家决定,再爬一次珠峰,经过一次次训练和一次次失败,我们终于又爬上了珠穆朗玛峰,并拍下照片,让全世界再次看见我们爬上了珠穆朗玛峰。
也告诉我们,生活就像一座高峰,非常的难爬,但是,只要我们努力,就可以站在高峰的`顶端,成为所有人目光的焦点,这就是对于生活和工作的成功,所以我们一定要勇攀高峰,不被失败而打倒,就像电影中的攀爬队长,我们要向他们致敬和学习。
《攀登者》观后感 7
《攀登者》1960年,发展国家体委两个决定从珠峰北坡去挑战珠穆朗玛峰。
看完《攀登者》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初心。队员们跋山涉水,面对的是环境险恶、地势险要,面临的是生命安危,但是队员们没有畏惧退缩,而是迎难而上,勇闯生命禁区,最终让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世界之巅。
看完《攀登者》让我明白了什么叫信念。那是一场没有硝烟的领土主权捍卫之争,“登上去,让世界看到中国人”1975年,他们背负着前辈的重担,他们肩负着祖国的使命,他们向珠穆朗玛峰发起挑战,这不仅仅是对体力的考验,更是人内心意志的.征程。低温,风雪,缺氧,这些艰难险阻挡不住中国人,因为他们有着那一颗想要登上去的心。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心之所在,有梦想就有征程。
《攀登者》观后感 8
今天我们去看了新上映的《攀登者》,《攀登者》讲述了1960年5月25日,中国登山队成功从北坡登顶珠穆朗玛峰,完成人类首次北坡登顶珠峰的故事。
中国人首次攀登珠峰是在冷战气氛最紧张的年代,某人溜到了印度,印度自此借机不断干涉我国内政,对我国有领土野心。
中苏决裂之后,面临重大经济困难的中国一个宣示有能力独立解决问题、有能力凭借自己的手段排除艰难的标志。有关部门挤出宝贵的外汇采购重要物资并派专机运输。为了帮助登山队节省路途上的体力,日喀则修筑了一通向珠峰(227是什么意思:227事件指的是由于肖战粉丝不满cp粉的同人创作,在举报cp粉的同时举报了同人同台AO3,从而引起了各个圈子AO3用户的愤怒和反击,也被粉圈称为了227大团结。)的现代意义上的行车公路。登山活动并不太平。由于当地叛匪出没,登山队由一支150人的军队保卫,所有登山队成员都携带防身,因为登山行动前夕刚刚有一批解放军的医务人员遭到匪军袭击牺牲。登峰酝酿期间,中国正与尼泊尔进行边界谈判。中国提出平分珠峰,尼泊尔嘲讽:“贵国都没爬上去过,凭什么分一半”同时,从当年开始操作了六十年“猴戏”的印度一直对存在企图,印度登山队计划攀登珠峰,宣示力量存在。在新一轮中尼边界谈判前夕,听闻印度登山队即将取得成功的高层下令,“登山队200人因为伤病只剩下19人符合登顶条件不要紧,只剩下一个人也要爬上去”。
接到命令的时候,登山队因为接连的恶劣天气和意外遭遇重创。多名冲顶种子选手受伤,2名随行进行冰川研究和气象观测的青年科学家遇难。根据天气预报,下一次恶劣天气将在2天后袭击珠峰,一行人决定下撤。接到了冲顶命令之后,登山队召开动员大会,红旗下宣誓,选择4名尚保有实力的.选手组成突击队,冲顶珠峰。突击队队长突发身体不适,不得不离队,又一名没有准备的后备队员补上缺额。这位队员本来是执行摄像任务的。为了避免更多的牺牲,多名适应高山气候的执行物资后援支持的藏胞队员下撤,本来他们要跟随登顶突击队前往海拔8200米处,帮助突击队搬运辎重。事实证明,这一决定是经验不足导致的判断失误,登顶4人携带物资明显不足,并消耗了大量体力搬运物资。
攀登过程严重超时,物资消耗殆尽。在攻克障碍的过程中,队员们不得不脱掉防寒靴,导致手脚严重冻伤、坏死。一位队员甘当人梯,把队友扛上障碍物,自己体力不支无法前进。另外三名队员知道他可能牺牲在山路上,忍痛把他安置在避风处,并留下小队携带的大部分食物和氧气。这位队员自认时日不多,没有动用一丁点物资,写下遗书静静等死。深夜,三名登山队员氧气耗尽。他们决心“死也要死在山顶”,冒着风雪摸黑登顶。他们丢下了用尽的氧气桶等负担,但是仍然携带五星红旗和一尊主席像。这是一场人类在严酷大自然面前注定失败的不自量力。然而,三名队员凭着顽强的精神力量,硬是实现了人类首次登顶珠峰北坡、人类首次夜间攀登珠峰、人类首次连续14小时不携带氧气登顶珠峰的奇迹。到了山顶,精疲力尽的三人想到,“如果我们死在山上,世界上就没人知道我们来过这里”。
他们强打精神,留下了随身携带的国旗和主席像,写下了记录登顶人员、登顶时间的字条,硬撑着下山。半路上,三人遇到了奇迹恢复的队友。此时,登顶队员已经24小时没有进食了,靠吃雪解渴、压饥,队友节省下的食物和氧气救了三人的命,四人相互搀扶下山,在暴风雪中返回营地,途中两名队员险些坠崖遇难。因为暴风雪,印度登山队铩羽而归。之后的边界谈判异常顺利,中国得到了半边珠峰。
《攀登者》观后感 9
感谢这部电影把珠峰登顶这段历史故事拍出来,让更多人知道英雄的中国登山者的事迹。画面还是很震撼的,登山过程的动作戏也好、剪辑也好、音乐和节奏也好都非常棒。比较可惜的是,爱情部分似乎变成串联主线,并且两段爱情故事也不出彩,并没有给人物的刻画添多少力。另外,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整个登顶珠峰的背景、过程、以及意义,诠释和烘托有点薄弱。对部分登山队员们的形象,刻画有问题。比如黑牡丹,作为唯一一位女登顶队员,真实的人物绝对非常出色和优秀,可是电影里看得人恼火,非常可惜。觉得会误导不明白历史的人,我认为对那位女英雄不够敬畏。章子怡这个人物,本来应该更丰满一点,她应该也是有自己的信仰的,可是电影里她的选择也好、坚持也好、牺牲也好,似乎都是围绕着吴京饰演的`方五洲去的,是围绕着爱情去的。我认为,他们的爱情应该是建立在个人的强大信仰、双方的共同追求之上的。电影里表现得太弱了。
《攀登者》观后感 10
今天,我和我的同学看了一部电影《攀登者》。这部电影讲述了在1960年中国登山队要去攀爬珠穆朗玛峰!
攀爬途中遭遇雪崩。把用来拍摄登顶证据的摄像机扔了。虽然最后爬上了珠峰,但没有人去拍下这个证据和历史的时刻。外国人甚至怀疑我们的真实性。所以为了中国人的尊严。在十年后我们重新组织了登山队。当年有三位登山成功的英雄,也重新归队。经过5年的训练,中国人再次攀爬。虽然过程途中也经历了雪崩与大风。但队长知道,这是我们最后的一次机会。就带着队员奋力向上爬到达顶峰。在1975年中国人实地测量出了,真实的珠穆朗玛峰的高度8848.13米。
看了这个电影后,我发现很多人热泪盈眶。尤其是在最后登上珠峰,所有人都在欢呼雀跃。我开心的'流泪,自豪的流泪。最后,我们所有人都想电影屏幕中的国旗敬了一个礼,为他们的顽强精神感动!
《攀登者》观后感 11
今天下午,我和弟弟还有爸爸去丹尼斯四楼看电影,电影的名字叫《攀登者》。
里面讲的是1960年三名男子登上了珠穆朗玛峰,为了救队员的生命,他们没有把照片给拍下来,外国人嘲笑中国人,不承认中国人登上了珠峰!他们又一次登山是在1975年,他们登了两次,但是都没有成功,第三次去了北坡登峰,去了九名队员,他们历尽重重困难,终于成功登上了顶峰,把五星红旗挂在了珠穆朗玛峰的顶峰,测量了珠穆朗玛峰的中国高度8848.13米,他们为祖国争取了荣誉。
通过观看《攀登者》我们的先辈为祖国的`荣誉努力的奋斗,甚至牺牲了生命,我长大以后也要为国争光。
《攀登者》观后感 12
国庆档期马上就要到了,这次国庆非同寻常应为这是祖国70周年的日子,为此电影界有献礼的影片要播放,第一个部就是《我和我的祖国》第二部《攀登者》
这两部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其中的主演都有吴京的'影子,其中《我和我的祖国》班底十分强大,目前预售票已经超过了《攀登者》
在一档访谈节目中主持人就问吴京,说《攀登者》没有上映就恶评连连,还有本片有抄袭的嫌疑,假如票房落空这个事情怎么看待
对此吴京非常的坦然,面对这样那样的评价那是外人的权利,自己能做的就是尝试不同的类型影片来更加丰富我们自己的电影文化和市场。
就拿之前的《流浪地球》比喻,最开始的时候吴京受托是过去客串角色,后来客串变成了主演,再后来自己垫资拍摄,有人问他出资这么多拍烂了怎们办,吴京回应也是简单,烂了也比没有强,7000人的制作团队将来都是咱们自己科幻电影的种子。
《攀登者》观后感 13
登山运动本身对我就有着极大的吸引力,我热爱登山。但是登顶珠峰是我难以企及的梦想了,毕竟与实现自己渺小的梦想相比较,我更希望珠峰再没有及其必要的情况下,还是尽量少被打扰比较好。但是情怀还是有的。十月一日,祖国母亲七十华诞。上午看完阅兵,我便挑了最近场次去看这部电影。
从事实来讲,这部电影的瑕疵确实有,比如章子怡的台词大多对不上口型,比如胡歌对杨光这个人物的塑造还是感觉差那么点意思。但是从整体剧情与画面效果来讲,我觉得瑕不掩瑜。是的,在我这里爱国情怀永远排第一位,我就是喜欢为爱国情怀买单,这一点我不接受反驳和劝说。但是这次抛开这方面,讲剧情我认为很饱满,讲画面与特效,我觉得至少在我看来是足以震撼我的,讲演技虽然不完美,但至少我看到了全体演员为之付出的努力,无论是顶着风雪龃龉前行时的步履维艰,还是面对难以接受的消息时的细微表情处理等等,都体现出很专业的'素质,是以在我心里,这是一部值得去看的影片。最后特别提一下张译,这部影片里我认为最棒的演绎,就是他。细腻,真实,丰富,让人真正感受到人物内心的多次变化的情绪,我给他五星。
《攀登者》观后感 14
简直让人无语,原来满怀期待地看攀登者这种题材,结果电影完全不把重点放在攀登本身,穿插无厘头爱情线,张译那条线也很突兀,攀登本身的记述倒少了,章子怡迷路方去救的那个片段简直太假,还有那么高的山高兴的连帽子都不戴,这很不符合常识好吗?还有既然山上气候变化在几秒钟,为什么还要气候局,章子怡真的不适合这个角色,不是演技的问题,是角色本身的问题,捧那个女演员可不可以别那么明显?超级让人反感的`。
攀登者这种题材的不要太多主旋律,把攀登要做的准备,攀登的一些历史时刻,攀登队员之间的情感关系重点拍拍。一定要纪实。剧本乱七八糟的,太差了,别那么多废话,这种不需太多玛丽苏剧情的戏非要强插那么多,哎,失望至极。第一把攀登本身作为电影第一要义,第二主题上升到人与自然的关系,比如珠峰目前的危机与人类破坏,第三突出发挥人的性格本质,别动不动就是国家就是民族,多拍拍珠峰本身的景。非常不值得票价,以后不会轻易看电影了,主旋律要拍的高级点,别这么简单逻辑像个小学生似的,哎,就是缺乏一种高屋建瓴的本领以及剧本精细打磨的能力,多学习吧!
《攀登者》观后感 15
生活是一杯茶,只有细细品味,才能尝到苦后甘甜;生活是一场马拉松比赛,只有坚持不懈,才能赢到最后;生活是一叶扁舟,只有奋力撑桨,才能到达理想彼岸……总而言之,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只要不放弃,方法总比困难多!
最近,我看了一部励志电影《攀登者》,影片告诉我们的就是这个道理。该影片讲述的是一九六零年,中国登山队向珠峰发起冲刺,在经历雪崩、队长的牺牲后,只剩四名队员向最艰险,也是最难逾越的“第二台阶”发起冲击。在攀爬途中,高度不够,四人搭起了人梯,鞋上有冰太滑了,情急之下登山队员只好赤脚登上去,也因此失去自己的半个脚掌。
成功登顶后,四人在山顶激动的升起了五星红旗,并把红旗装在手电筒里,埋在了珠峰顶上。但由于登山途中为了救队员,把摄像机弄丢了,因此没有留下影像资料,不被外国人所承认,被救的队员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中。
历经15年后,国家又一次组建登山队,准备测量珠峰的高度,一大批人从全国各地、五湖四海赶来,进行紧张的训练,这一次,专门选了一个有登山经验且十分优秀的摄影师。不幸再次发生,在登山途中,又一次的遇到了雪崩和暴风雪,登山队员李国梁献出了自己的年经生命,保住了摄像机。闯过重重困难,登山队员终于又一次的登上了山顶,顺利的测量出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八千八百四十八点一三,鲜红的五星红旗再次再冉冉升起,相机拍下这一历史的瞬间,中国向全世界展示了自己的精神与强大:
他们让世界见证中国;
他们在挑战人类极限;
他们在书写中国辉煌!
他们是国家、民族的`骄傲!
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他们的精神:“不到黄河心不死,不到长诚非好汉!”这是一种坚持、一种信仰,给予我们前进的力量。它承载着我们对祖国的热爱,为了这个共同的信仰,古往今来,多少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今日的幸福生活,我们应当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完美生活,努力学习,振兴中华。应当勇敢面对一切,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能低头,像主人公——方五洲一样!
你要坚信,每一名中国人都是“攀登者”,大家在各自的岗位上,在生活中,传承攀登精神,书写属于自己的篇章。不畏艰险,迎难而上,做新时代合格的社会接班人!
《攀登者》观后感 16
三十号,母子去看巜攀登者》后,孩子说这部被喷的最多,因为感情戏太多。
我对他说:可能如你所说,可是在我的脑子里并没有留下太多这种印象,因为在观影之前,我没看过任何影评,而你看过一部分。
人们总是会不自觉的相信差评,然后在观影过程中去找证据进一步认可。因此观影前最好不看影评,只看介绍。因为影评是别人的观后感,看了以后再去观影容易被别人牵着走。观影后再去看别人的影评,对比自身的感受,这样才会更客观的评价一部电影。
另外,看一部电影,如同读一本书,你只需“我取”,“水清濯缨,水浊濯足”,关注打动你的,对你有用的其它的不要太在意。
孩子说:可是电影不是书,有人看到问题就应该明确提出来,剧组才能改善,才能拍出更好的电影。我对他竖起拇指,然后跟他谈了我的观影感受受。
观看影片阅读文章,没有人能准确完整的理解作者的意图,我个人觉得我们可以学习队员们为了梦想永不放弃的.精神,虽然登山队解散了十几年,但他们没有放弃锻炼,国家需要,一封信便又聚在一起,虽都已人到中年依然能胜任。当有参训人员质疑训练科目没人能在三分钟内完成时,方五洲一言不发,脱下外套,三分钟内完成了全过程。
学习他们为了保证成功,做足准备,曲松林留在原来的营地十几年,分析天气情况,做了大量记录,甚至能倒背天气歌。
学习他们的隐忍精神,被误解时,方五洲没有抱怨,从一个优秀的登山队队员下放成锅炉工,他在哪个位置都认真做自身的事。
学习他们的合作精神,每次登山都制定详细的方案,各部门都尽职尽责,为了共同的目的密切配合。
学习年轻队员勇敢担当,勇于磨炼自身的精神,李国梁说:你们这代人总是在国家最艰难的时刻站了出来,我们年轻人不锻炼,什么时候才能从你们身上接过这重担?
我想我们普通人看电影,除了娱乐,就是能从中学到东西,因此更应该关注正面,淡化瑕疵,我很庆幸自身什么也不懂,因此感觉收获颇多。
儿子听了说:俺也是。哈哈,这小子幽默是与生俱来的。
《攀登者》观后感 17
沉闷的9月电影市场终于即将结束,国庆档的多部大片开始了密集的宣传活动。从题材来看《我和我的祖国》作为献礼片肯定是重中之重,不过在网络预购和观众观看意愿上,吴京领衔的《攀登者》才是第一名。尽管《攀登者》的演出阵容同样是众星云集,但吴京很明显是最受关注的那个。
仅仅靠着两部电影,吴京就飞速蹿升成为了国内最好的男演员之一,可能在演技方面他算不上完美,不过他在电影题材创新和市场风格的引领上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战狼2》让大IP加小鲜肉的圈钱模式彻底破产,观众不必看着垃圾电影还被制作公司嘲笑素质不行,从此内容和口碑才是电影成功的第一要素。
年初的《流浪地球》让吴京的眼光再次被市场惊叹,小众题材的科幻电影都能大卖,靠的不是花钱造假,实打实地用心才是被观众们肯定的原因。作为国内第一个票房过百亿的男演员,吴京并没有骄傲,还是一如既往的`接地气。拍戏时各种苦都亲自尝试,闲暇时他也会和媒体调侃一些圈内的不良现象,同样会对自己的粉丝们循循善诱,让他们不要盲目追星,先做好自己的事。
在《攀登者》的宣传活动中,有人采访吴京,问他担不担心这次的登山题材票房很难冲高。吴京的回答是,当他选择这个从没有出现过的题材时,他就已经有收获了。演员就应该不断尝试,不断挑战,如果只在乎票房就会被圈起来,越来越小心翼翼。用心去拍电影大胆创新,最终观众会给你投票,好电影不会被埋没,夸夸其谈才是真的堕落。吴京的话展示了他的格局,这样的人才称得上是好演员。
《攀登者》观后感 18
今天,我观看了电影《攀登者》,这部电影在网上议论纷纷,大家无比期待,就连品味刁钻的吴枫枫老师也极力推荐。
整件事情要从1960年的中国说起,1960年,国际登山界对珠穆朗玛峰属于中国还是尼泊尔产生了争议,并称:“中国没有登上过珠峰,凭什么说珠穆朗玛峰是中国的?”于是,中国为了珠穆朗玛峰的归属权,组建了一支登山队。
在登山过程中,不幸遇到了雪崩,为了挽救其中一位登山队员,丢失了摄影机,虽然最终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却没有留下任何影像资料,不被世界所承认。时隔15年,中国登山队再次向珠穆朗玛峰进发,经历了重重困难,最终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并测出最准确的高度8848.13米!
首先感动我的是影片中曲松林的那一句:“换作我,我死都要把摄影机留下!”这句话是在方五洲救起曲松林,而放弃摄影机后曲松林所说的`。这表现出了曲松林为了捍卫祖国尊严而不惜任何代价的崇高精神,就算是用生命作为代价,也不能让中国颜面尽失,在其他国家面前抬不起头来。
其次感动我的是李国梁,主动请命当队长。虽然他是首次登山,并没有太丰富的经验,但他依然愿意背负重任,掌管摄影机并担任登山队队长,为祖国争光。
《攀登者》这部影片向我们宣扬了充分的爱国主义情怀,为国家荣誉而勇攀高峰的精神。
【《攀登者》观后感】相关文章:
攀登者观后感 有关攀登者的观后感11-17
攀登者观后感06-13
攀登者的观后感11-18
《攀登者》观后感08-16
《攀登者》观后感03-09
《攀登者》观后感04-24
《攀登者》观后感04-28
《攀登者》观后感04-25
攀登者观后感12-28
攀登者观后感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