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当前所在位置: 主页 > 知识 >

2012年高考新课标全国理综试卷word版(含答案)-浩宇网

发布时间:2023-12-24 10:37 作者:[db:作者] 点击: 【 字体:

2012高考新课标理综卷(含答案)第一卷一.选择题(每小题1.同一物种的两类细胞各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组成这两种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含量相同,但排列顺序不同,其原因是参与这两种蛋白质合成的tRNA种类不同mRNA碱基序列不同C.核糖体成分不同D.同一密码子所决定的氨基酸不同2.下列关于细胞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A.癌细胞在条件适宜时可无限增殖B.癌变前后,细胞的形态和结构有明显差异C.病毒癌基因可整合到宿主基因组诱发癌变D.原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阻止细胞发生异常增殖3.哺乳动物因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A.血浆渗透压降低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4.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D.这一过程中有“电—化—电”信号的转化5.取生长状态一致的燕麦胚芽鞘,分为两组胚芽鞘尖端下方的一段切除,再从两组胚芽鞘中的相应位置分别切取等长的一段,并按图中所示分别插入两组胚芽鞘被切除的位置,得到a'、b'两组胚芽鞘,然后用单侧光照射,发现a'组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b'组无弯曲生长,其原因是(a'组尖端能合成生长素,b'组尖端不能a'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b'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6.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16Mg2432C135Fe56Cu64Zn65Br80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顼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液溴易挥发,在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封B.能使润湿的淀粉KI试纸变成蓝色的物质一定是Cl2C.某溶液加入CCl4,CCl4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D.某溶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一定含有Ag解析:此题为基础题,B答案在考前多个试题里面都出现过,因为除了氯气外,其它的如臭氧都可以将其氧化得到碘单质。C答案应该是碘单质,D答案不能排除硫酸根的干扰。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医用酒精的浓度通常为95%B.单质硅是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的常用材料C.淀粉、纤维素和油脂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D.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答案:B答案解析:此题为基础题。A答案应该为75%,C中油脂不为高分子化合物,这个选项也在考前多个试题里出现D答案光导纤维为二氧化硅,合成纤维为有机材料,这个选项多个试题也出现,从前面两个题看来,还是没什么创新,或者考前已经被很多老师抓住题了。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分子总数为NA的NO2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B.28乙烯和环丁烷(C4H8)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NAC.常温常压下,92N2O4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NAD.常温常压下,22.4L氯气与足量镁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3-4次。D选项因为是常温常压下,气体的体积与状态有关系。10.分子式为C5H12O且可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的有机化合物有(不考虑立体异答案:D解析:此题也为基础题,也没什么新意,首先写出戊烷的同分异构体(种),然后用羟基取代这些同分异构体就可以得出有3+4+1=8种这样的醇11.已知温度时水的离子积常数为KW。该温度下,将浓度为mol/L的一元mol/L的一元碱BOH等体积混合,可判定该溶液呈中性的依据B.混合溶液的pHmol/LD.混合溶液中,但是无法知道酸与碱是否为强酸、强碱,反应后不一定成中性。答案PH=7,因为温度不一定为常温25,同样也不能说明中性的。C答案也就是溶液当然显中性。D答案是溶液中的电荷守衡,无论酸、碱性一定成立,不能说明溶液就显中性。[来源12.分析下表中各项的排布规律,按此规律排布第26项应为10C2H4C2H6C2H6OC2H4O2C3H6C3H8C3H8OC3H6O2C4H8C4H10A.C7H16B.C7H14O2C.C8H18D.C8H18O答案:C解析:此题为中档题,其实这道题更象是一个简单的数学题,不需要过多的化学知识,不过学生平时估计也碰到过这种找多少项为什么的类似题。有多种做法,比如我们把它分为循环,26=46+2,也就是说第247H14O2,接着后面就是第25C8H16,这里面要注意的是第一项是从子开始的。13.短周期元素的一种核素在考古时常用来鉴定一些文物的年代,工业上采用液态空气分馏方法来生产不能形成双原于分子。根据以上叙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上述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小为原子的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的总和为20C.W组成的化合物的沸点答案:Z:Ne或者ArA选项应该是为稀有气体原子又有增大的趋势,B答案总和应该为1+4+5+8=18C也就是氢与氧既可以生成水,也可以生成双氧水。D答案要注意形成的烃中,如果碳原子很多的时候,形成的烃为液态或固态。总体来说这次选择题还是比较简单的,学生失分都不会很大。二、选择题。本题共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14.伽利略根据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和理想实验,提出了惯性的概念,从而奠定了牛顿力学的基础。早期物理学家关于惯性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性质是惯性B.没有力作用,物体只能处于静止状态C.行星在圆周轨道上保持匀速率运动的性质是惯性D.运动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15.如图,x轴在水平地面内,轴沿竖直方向。图中画出了从是从同一点抛出的,不计空气阻力,则A.a的飞行时间比的飞行时间相同C.a的水平速度比D.b的初速度比16.如图,一小球放置在木板与竖直墙面之间。设墙面对球的压力大小为N1,球对木板的压力大小为N2。以木板与墙连接点所形成的水平直线为轴,将木板从图示位置开始缓慢地转到水平位置。不计摩擦,在此过程中A.N1始终减小,N2始终增大B.N1始终减小,N2始终减小C.N1先增大后减小,N2始终减小D.N1先增大后减小,N2先减小后增大17.自耦变压器铁芯上只绕有一个线圈,原、副线圈都只取该线圈的某部分,一升压式自耦调压变压器的电路如图所示,其副线圈匝数可调。已知变压器线圈总匝数为1900匝;原线圈为1100匝,接在有效值220V的交流电源上。当变压器输出电压调至最大时,负载 上的功率为2.0kW 。设此时原线圈中电流 有效值为 I1,负载两端电压的有效值为 U2 ,且变压器是理想的,则 U2 I1分别约为 A.380V 5.3AB.380V 9.1AC.240V 5.3AD.240V 9.1A18.如图,平行板电容器的两个极板与水平地面成一角度,两极板与一直流电源相连。若一带电粒子恰能沿 图中所示水平直线通过电容器,则在此过程中,该粒子 A.所受重力与电场力平衡 B.电势能逐渐增加 C.动能逐渐增加 D.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19.如图,均匀磁场中有一由半圆弧及其直径构成的导线框,半圆直径与磁场边缘重合;磁场方向垂 (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0.使该线框从静止开始绕过圆心 O、垂直于半圆面的轴以角 速度ω匀速转动半周,在线框中产生感应电流。现使线框保持图中所示位置,磁感应强度大小随时间线性 变化。为了产生与线框转动半周过程中同样大 小的电流,磁感应闲磕牙随时间的变化率 的大小应为 20.如图,一载流长直导线和一矩形导线框固定在同一平面内,线框在长直导线右侧,且其长边与长直 导线平行。已知在 t=t1的时间间隔内,直导线中电流 发生某种变化,而线框中感应电流总是沿顺时针方向;线框受到的安培 力的合力 先水平向左、后水平向右。设电流 正方向与图中箭头方向相同,则 变化的图线可能是21. 假设地球是一半径为 R、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一矿井深度为 d。已知质量分布均匀的球壳对壳内物体 的引力为零。矿井底部和地面处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之比为 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 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 11 a)所示,测量金属板厚度时的示数如图 (b)所示。图(a)所示读数为 _________mm, 图(b)所示读数为 _________mm,所测金属板的厚度为 _________mm。 23. (10 图中虚线框内存在一沿水平方向、且与纸面垂直的匀强磁场。现通过测量通电导线在磁场中所受的安 培力,来测量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初心和使命是什么?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大小、 并判定其方向。 所用部分器材已在图中给出,其中 D为位于纸面内的 U形金属框, 其底边水平, 两侧边竖直且等长; 流电源;R为电阻箱; A为电流表; S为开关。此外还 有细沙、天平、米尺和若干轻质导线。 (1)在图中画线连接成实验电路图。 (2)完成下列主要实验步骤中的填空 按图接线。 保持开关 断开,在托盘内加入适量细沙,使 D处于平衡状态;然后用天平称出细沙质量 m1。 闭合开关 S,调节 R的值使电流大小适当,在托盘内重新加入适量细沙,使 D________;然后读出 ___________________,并用天平称出
阅读全文
返回顶部